张伟
富兰克林邓普顿总部
本报记者 秦伟 香港报道
对于富兰克林邓普顿投资集团来说,长期投资不仅仅是一种投资策略,也是嵌入其DNA中的发展理念。
在香港,历时10年,资产管理规模从8亿美元提升至100亿美元;在台湾,历经20年,资产管理规模最终发展至超过200亿美 元,成为美国之外其中一个最大的市场;在中国内地,从2004年设立合资公司国海富兰克林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至今,用了近10年时间将资产规模发展至20亿美元。
“我们从80年代就已经开始通过香港的红筹股投资内地市场,很早就在北京、上海设立研究团队,2002年在北京设立代表处。”谈及在中国内地的发展,富兰克林邓普顿投资(亚洲)有限公司(下称“富兰克林邓普顿”)大中华区总监张伟表示,富兰克林邓普顿在内地的发展紧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一步步开放,今后合资公司会重点加强固定收益业务的发展,包括加强团队力量和推出新产品。
以市值计,富兰克林邓普顿投资集团目前是全球最大的上市基金管理公司,截至2013年3 月31日,旗下管理资产规模超过8237亿美元。在中国市场,除了着重于本土业务的合资公司外,富兰克林邓普顿香港分支继续透过北京代表处联系内地的机构投资者,包括主权基金和养老基金等有境外投资需求的机构。
“在中国的发展,是法规允许做什么我们就会做出相应发展,我们很乐于参与到中国的发展中去。”张伟坦言。
开放带来机遇
《21世纪》:在内地资本市场逐渐开放的过程中,内地合资公司与香港分支之间是不是也有更多合作机会?
张伟:两边合作较多的是QFII方面,主要是帮助一些拿到QFII额度的海外投资者在内地市场投资,毕竟海外投资者不太熟悉中国市场和了解中国市场的基金经理。最近我们已经有一些成功的例子,帮助一些拿到QFII额度的海外大型主权基金,设计投资一些定制的基金产品。
此外,近期内地允许在中国的外资银行代销本地基金产品,也成为我们合作的一个新方向。合资公司方面有本地基金产品,香港这边有外资银行渠道,现在我们已经开始把产品放在外资银行出售,以后的发展过程中,两边在一起合作的机会更多,互通也会更频繁。
《21世纪》:最近,恒生银行成为第一家获得RQFII额度的外资机构,富兰克林邓普顿是否也有机会参与申请RQFII?
张伟:很有兴趣,我们乐于参与到中国资本市场的开放中来,像此前我们申请到的3亿美元QFII额度已经全部用尽,如果有机会还要再申请。RQFII也是一样,我们正在很积极地看这个事情,也认为RQFII是我们可以有能力做得好的产品,但现在还没有开始。事实上,这个市场很大,一方面,香港有这么大规模的人民币存款没有去处,长远来说RQFII是很有市场的;另一方面,这个市场还不仅限于香港,我们在全球35个国家/地区都有分支,人民币国际化在伦敦、台湾、新加坡也在发展,如果做RQFII的话,不止香港分支,全球其他分支都会有兴趣参与。
《21世纪》:不少外资机构都将前海视作下一个发展机遇,富兰克林邓普顿是否也在研究进驻前海?
张伟:我们在很积极研究前海发展的机会,但现在到底能做什么还不是很清晰,前海这个机会也很配合我们在中国一向的策略,我们一直是抱着长远的发展观念,前海也是一样。对于每一个新发展,我们也都希望能从开始的时候就参与进去,分享经验。现在,我们还在评估短期、中期、长期我们在前海可以做些什么,然后再做决定。
《21世纪》:很多机构看好中国财富增长趋势,高净值客户被视作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富兰克林邓普顿在这方面是否也会着重发展?
张伟:我们会看重这方面的发展,但和我们在其他地方的策略一样,我们并不是直接去做,而是透过私人银行进入市场。在全球来说,我们和一些外资私人银行已经是合作伙伴,现在只是把中国加入这个发展平台中。我们希望在这块业务上有更多发展,近期也在利用北京代表处去联系一些中资银行,现在与工行和中行都已经建立合作关系。
期待基金互认
《21世纪》:对于内地合资公司,未来几年有什么发展计划?
张伟:我们现在很满意合资公司的发展,目前已经有10多只不同的基金,而且合资公司成立至今都是盈利的,资产管理规模也已经超过20亿美元,当然,希望规模能再做大一些。业务方面,我们在股票方面已经做得很好,在业内也比较出名,但固定收益团队相对较弱,接下来,希望这方面再有所加强,计划推出更多固定收益的产品,并加强团队力量。
《21世纪》:对于提升香港作为国际资产管理中心的地位,香港财政预算案提议为行业提供合适的法律及监管框架、清晰而又具有竞争力的税务环境等便利条件,这些条件的改善是否会带来新的发展机会?
张伟:最大的问题是香港本身的市场很小,如果香港注册的基金只能在香港出售,吸引力就不大,毕竟这里只有700万人口的市场。卢森堡之所以这么成功,就在于基金在卢森堡注册后可以在很多地方出售,如果香港注册的基金可以在香港以外的地方出售,例如中国内地,那这就不只是香港市场了,再想得远一点,如果台湾也能加进来,整个大中华区市场就更有吸引力。香港政府现在已经在尝试解决,与内地商讨两地基金互认安排,一旦互认成功,市场潜力就非常大。
《21世纪》:富兰克林邓普顿一向有通过并购发展的传统,现阶段在亚洲区有没有更多并购计划?
张伟:现在并没有很积极的并购计划,但也不能排除任何并购可能。全球范围内,一直有很多机构主动找我们商讨并购的机会,一方面是我们有这种并购发展的文化,另一方面,我们的资产负债表在行业内也是比较强的。
我们有专门的团队评估这些并购机会,总的来说,两类项目是我们会考虑的并购对象,一种是能够补充我们现有业务的,包括之前补充PE业务,我们收购了Darby;另一类是我们本身做得不够好、希望加强的业务,例如最近收购的澳大利亚和英国公司等。
长期看好新兴市场
《21世纪》:最近美国市场复苏,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市场都经历了一轮资金外流,富兰克林邓普顿如何看待新兴市场的投资前景?
张伟:长远来说,我们对中国市场还是乐观的,短期来说确实波幅很大,如果只是看重近两三年短期回报的投资者可能对回报不是很满意,确实,近一两年内中国可能不是回报最好的市场,但长远来看,我们对中国的整体增长充满信心。
对我们这类主动投资者来说,新兴市场上出现的波幅是我们乐于见到的,我们不是“买市”,而是以研究为主的公司。我们的投资是从下而上的,在当地做研究,去发现一些便宜的、有潜力的公司,最终哪个行业、哪个市场投资更多只是选择的结果。
对于新兴市场,我们总体看好。事实上,现在我们所关注的已经不止新兴市场,还有比新兴市场更新兴的“前缘市场”,希望10年之后,如今的前缘市场能成为今天的新兴市场。
《21世纪》:长期投资是富兰克林邓普顿基金的一个投资理念,但在中国内地市场,投资者对于长期投资这个理念的接受程度如何?
张伟:事实上不只是中国内地,整个亚洲在投资上都是更倾向于短线操作,基金的期限也比较短。在国外市场,共同基金一般被视作是一种储蓄工具,而股票之类的投资才是投机工具,你很少会听到用共同基金去做短期投资的,但在亚洲,很多资金3个月、半年就进出一次。
我们只能通过投资者教育去慢慢改变人们的想法,在中国,我们会做很多投资者教育,甚至到大学里宣传这样的理念。另一方面,产品也会根据当地需求,做出本土化的改变。
作者:秦伟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