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宋国青指出,去年底以来控制公款消费和反铺张浪费的政策对货币流通速度下降产生了一定影响。虽然政府部门花钱的速度已经明显降低,但财政拨款并没减少,导致大量资金沉淀在机关团体的活期存款户头。他建议把这些节省下来的钱更多用于基础设施投资以缓解目前经济需求疲软的问题。
财政拨款在财政供养机构大量沉淀,但机构运行并未受到明显影响,证明那些沉淀资金中的很多甚至全部是可以不拨的。而大量财政拨款沉淀的直接原因是中央严控公款消费,致使大量无效公务消费得到遏制,那么是否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各部门沉淀在银行存款账户而又不影响正常运作的那部分资金,可以从预算中剔除,各地应重新调整预算执行,进而根据调整情况,从下一个周期开始,重新制定新的预算原则?
实际上,预算的不合理不是控制公款消费之后才暴露出来的,年复一年的年终突击花钱,就已经显现出预算的不合理问题。根本问题是预算编制不科学,一是在上年基数上只增加不减少,二是预算额度基本靠部门申报,核准上多是“大约目”掌握,“宽打”成了约定俗成的规则。那么,一旦不合理的支出受到控制,部门账户必然会产生大量“结余”。
财政供养机构存款猛增,花不掉的钱,专家建议应更多用于基础设施投资以缓解目前经济需求疲软的问题,认为“修路问题再大总比喝酒好”。而笔者认为,用于哪种建设,肯定都比“喝酒”好,但处置的原则还是尽可能合理使用,用在最合理、更需要的地方,而不是说只要比“喝酒”好就行。而最合理、更需要的地方,我认为是民生领域。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把闲置、沉淀的财政资金用好,集中有限的资金用于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而目前经济增长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消费不足,这个问题主要是大多数国民收入增长缓慢所致,而只有让居民需求的潜力尽可能释放,对实体经济的刺激才会更直接、更明显。而“修路”等建立在钢筋混凝土上的经济增长,虽然能够立竿见影地推高一些数字,但可持续性十分有限。百姓民生、国民福利既与经济增长密切相关,又关乎社会公平与稳定,而“共享改革成果”的承诺则必须时刻努力践行;民生欠账多的问题,多与政府与民争利、公务消费的奢侈有关,那么,预算沉淀资金向民生领域倾斜,实际上是一种回归、还债。
我认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不仅是沉淀资金的处置,更要重新审视预算的科学性问题,重新确立预算编制原则,从源头上堵住不合理公款消费的黑洞。
作者:马涤明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