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黄兆隆
在光大证券不少员工看来,光大证券管理层分为争与不争两派。
副总裁熊国兵无疑是属于争的一派,即为了利益大胆争取,不惜与他人结怨。有些光大员工对熊国兵的评价是:很强势,很有魄力,像做事的;也有评价说他改革投行的举措过于急躁,步子迈得太快,没有平衡好各方利益,使得投行内部陷于互不信任、上下斗争的泥淖。
强势改革引发矛盾
熊国兵的背景不可谓不深厚。在光大证券内部人士眼里,其与光大集团高层领导关系亲近。熊国兵进入光大证券后在多个后台部门任职总经理,并一手搭建光大审计、内控等体系。执掌投行后,熊国兵对保荐代表人及业务团队的放养式管理表达了强烈不满,并启动了大量改革。
熊国兵执掌投行后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削投行内部“山头”,由此也引发了后续一系列人员出走及内讧事件。
“来投行时发现,有些保代一年到头一单业务都没做,有些是凭借关系混进来的,有些是凭资历熬着,拿着百万年薪混日子的人不少,管理上极为松散,业务也没怎么做起来,项目情况往往一问三不知。”熊国兵此前曾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
熊国兵认为,不少保荐代表人借助光大证券招牌做了不少业务,自己赚得多,提交公司的却很少,而公司却承担了不少风险并支付了大量业务成本。在熊国兵看来,投行业务是团队作业的模式,在分配中应该减少对个人的倾斜,转而应突出团队分配,尤其是要弱化保荐代表人签字效应。
“有些保荐代表人是靠公司分配项目,自身很少实地做尽职调查,仅仅是签字的通道作用,还不如业务团队的效应。”熊国兵彼时表示。
基于这种现象,熊国兵大幅削减了保代薪酬,取消了津贴与补助,并且重新制定了业务考核以及绩效激励制度,对投行业务量和奖励标准进行了量化。在业务流程上,他成立资本市场部,并提升为一级部门,其工作也提前到项目立项,并参与项目质量的把关、风险控制等内核工作。
另外,资本市场部在公司投行多个专业委员会上都占据了两席人数,在包括立项、内核以及发行定价等议事机构中赋予了重要的职责和发言权。
起用新人加重不信任
这次改革中,不少老员工因压力而纷纷离职,这一结果早在熊国兵的预料中,甚至也是其有意推动的结果。
熊国兵发现,他的管理理念很难深入到业务层面,尤其部分中层和老员工反弹较大,这也加深了他对旧派系的不信任,转而将部分重心投向新人的培养。
“我经常对那些老保代说,不要以为公司离开你就转不动了,不少年轻人已经非常优秀,只要稍加培养,不会比一些老保代差。”熊国兵一年前就曾向记者表示。
于是,熊国兵亲自上阵招聘了一批年轻人,并将业务条线中的年轻人以“投行俱乐部”的名义组织起来,通过读书、编书等多样化形式搭建成业务后备梯队。
熊国兵还以年轻人为班底组建了独立的业务承做部门,鼓励年轻人与老员工进行竞争。在公司内部,这部分年轻人被戏称为熊国兵的“青年近卫军”。
这一改革使得光大投行的业务成本逐渐降下来,并在一定时期内贡献了不少利润,但同时也加重了光大证券投行团队的动荡,熊国兵与不少中层老员工间的不信任更为加剧,导致了更多老员工的离职,上下颇显斗争态势。而光大证券内部沟通机制素来缺少灵活性,这也使得光大证券3年间流失了不少投行骨干。
“投行的专业性强,需要大量经验与人脉的积累,不少券商不惜成本囤积保代,就是为了留住经验,留住人脉和资源。”一位有着多年投行经验的券商高管表示,“只有这样,才会降低业务的不确定性。”
在这位高管看来,大量任用新人虽然成本很低,但也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拉低了项目风险识别和处置能力,使得光大证券储备项目质量良莠不齐。
作者:黄兆隆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