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记者 李晓丹
尽管放开贷款利率上限会加大银行对中小企业和微小企业的放贷,但在当前整体贷款需求仍较旺盛的情况下,放开限制就意味着贷款利率将向上浮动。这正是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潘向东对央行最新的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的担忧。
“这对传统行业而言影响不大,因为其自身在贷款渠道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或将加大其成本。”潘向东说。
而对于央行这项政策的效果,潘向东认为,“短期对实体经济提振有限。”
潘向东对这次贷款利率放开后的融资路径和结果做了这样的分析:中国金融的支柱是银行,根本问题在于银行对金融资源的垄断。因此,谁可以以多少成本获得多少贷款,基本都是银行说了算。又由于银行大都是政府的,那么贷款主要流向国有企业、地方融资平台和房地产,就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利率上限取消、利率双轨后,应该说银行的定价议价能力更强了,垄断力量也得到了强化,所以这一次的危机,风险更多地集中到了地方融资平台。而在追求利润的同时,由于有国家信用的隐性担保,银行对于政府项目一般不会仔细评估。这也是为什么一搞“金融创新”,就势必成为银行和政府寻租的工具,就成为风险滋生的温床。也正式由于银行对金融资源的垄断。
中国人民银行19日发布的《2013年上半年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上半年主要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新增5.08万亿,其中,新增房地产贷款1.3万亿,新增个人购房贷款9628亿,分别占新增总信贷的26%和19%。除这两项外,上半年非房地产相关贷款新增2.8万亿,比去年同期的3.95万亿下降28.7%。
同时,非信贷融资需求主要源于地方融资平台。审计署最新审计结果显示2012年底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仍然比2010年增长了约13%。最新的审计数据显示地方政府债务余额仍在膨胀,结合近两年地方土地收入锐减,同时财政收入下滑或可推测,大部分2012年的债务或继续以再融资方式周转到了2013年。
这也是这两年地方影子银行大增的主要原因,地方不得不另辟蹊径,借助本地上市公司或大型国有企业进行委托贷款、信托贷款等,来为政府融资。
“只有放开存款利率,银行才会开始有危机感,才能真正消灭低效贷款,优化银行的资源配置。”潘向东指出,“下一步应加大存款利率的自由浮动。当然在银行脱离国家信用担保之前,还需要有存款保险制度和金融机构破产法作为制度准备。”
作者:李晓丹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