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21世纪经济报道,保险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再传新意向。
7月24日,记者独家获悉,中国保监会日前召集各保险公司高管,就未来保险业的改革创新思路进行研讨,会上保监会主席项俊波、相关部门负责人及公司代表分别发言。
虽然只是一次“务虚”的闭门研讨,但敏感的与会高管还是从中嗅到了改革的“新风向”。尤其在资金运用方面,监管机构支持保险资金市场化运作的思路表露无遗。
其中包括,未来有可能放开保险资金运用领域延续多年的“比例监管”,进一步在保险资金投资比例、投资范围、投资方式等方面,实行更大更彻底的开放,逐步实现由公司自主决策投资行为;行业性产品的募集和投资由行业协会自定标准、自行注册、自律监管等。
但上述议题目前仍停留在“思路”阶段,是否能够顺利落地,将在何时以何种方式实施均无明确时间表,一位与会人士告诉记者。
目前来看,实现上述目标的关键一环,就是发展另类投资业务,打造保险的长端资产池。今年年底,保险业另类投资规模将有望达到7千亿元,明年将可能突破万亿。据了解,上半年,保险行业年化投资收益率已经回到5%以上。
“保险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是项俊波主席执掌保监会后重点推动的改革之一。目前还有境外投资、衍生品等投资领域等待细则出台。”一位保险公司投资负责人表示,除此之外,便是业内早已开始呼吁的各领域投资比例限制的放开。
“这是保险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的必然趋势,半年多前业内就开始讨论。”该负责人续称,但是目前还没有具体的时间表,短期内不会有太大进展。
前述闭门会议上,保监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前保险资金受到严格限制,渠道上仅限于投资公开市场产品;在仅有的渠道上设定较多比例约束;用审批代替监管,微观干预过多,妨碍企业自主决策;设定行业壁垒;同时过度依赖股票市场。这些限制和壁垒极大伤害了保险业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制约保险产品的竞争力。
去年十月以来,保监会果断推进了保险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今年初,保监会把基础设施债权计划等保险资产管理产品由备案制向注册制改革,目前注册机构已经交由保险保障基金公司负责,向市场化运作迈出重要一步。据了解,年初至今保险业已注册发行债权投资计划等45项产品,规模超过1600亿元,发行效率比去年提高了两倍。
下一步监管机构有意向进一步在投资比例、投资范围、投资方式,实行更大更彻底的开放,逐步实现公司自主决策投资,行业性产品的募集和投资由行业协会自定标准、自行注册、自律监管。
“从国际经验来看,放开保险资金各个领域的投资比例限制也是资金运用市场化改革的必然趋势。”前述保险公司投资负责人称。
目前,英国监管当局对保险公司投资领域及投资比率没有任何直接的规定,保险公司在达到保险基金的要求后,可自行决定资产投资结构和投资比率。
“去年,日本也取消了保险资金投资上限,任凭保险公司自己决定投资方向。”某外资保险公司投资负责人介绍,在此之前,日本保险公司一般账户资金的投资比率上限为:国内股票30%;外汇资产30%;房地产20%;特定运用资金(无担保、信用评级低的各类债权、贷款和出租有价证券)10%;任意运用资金3%。这在日本保险行业中被称之为“3∶3∶2规则”。
7月23日,保监会披露最新统计数据,截至6月底,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72829.27亿元,较年初增长6.25%。其中,银行存款23405.02亿元,占比32.14%;债券32352.55亿元,占比44.42%;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7325.23亿元,占比10.06%;其他投资9746.47亿元,占比13.38%。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