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招行与京东方两家公司公布的再融资方案再一次让市场感受到了“再融资猛于虎”的压力。先是7月23日晚,招行发布公告称,该行30.74亿股A股配股申请已获证监会批准,募资金额将不少于285.57亿元。紧随其后,京东方也于24日晚发布公告称,拟非公开发行95亿-224亿股股份,募资净额不超过460亿元。
两家公司的再融资募资金额就将达到745亿元,对于当前的股市来说实在是难以承受之重。一个可以比较的事实是,目前市场对IPO重启谈虎色变,而眼下已过会的83家公司,计划募集资金总额也只有600亿元左右。也就是说,两家公司的再融资金额就超过了83家公司IPO的计划募资金额,可见上市公司再融资对股市的抽血较之于IPO来说更加疯狂。
事实也确实如此。撇开招行与京东方两家公司的再融资不谈(毕竟还未实施或者还只是计划),从今年上半年已经实施的再融资计划来看,上市公司通过股权再融资所募集的资金达到2340亿元,其中,两市增发融资达2222亿元,配股融资118亿元。这一数据实际上已经远远超过了去年全年的IPO金额1060.39亿元,是后者的2.2倍。因此,上市公司再融资已明显超过IPO,成为股市最大的抽血机。
当然,作为上市公司来说,为了发展的需要进行正常的融资是无可厚非的,毕竟融资功能也是股市的基本功能之一。但问题是一些上市公司的融资变成了“烧钱”。上市公司融资了,却没有给投资者以回报,甚至是越融越亏,越亏越融,硬是把股市当成了自家的“提款机”。在这方面京东方无疑是典型。
京东方是2001年1月上市的。自2006年以来,该公司先后进行了4次定向增发,共计募集资金251亿元,其中2008年、2009年、2010年更是连续三年定增。但该公司自2005年以来就对投资者一毛不拔,可谓是“重融资轻回报”的典型。不仅如此,大量的募集也并未带来业绩的增长。因此,京东方的融资明显表现为一种“烧钱”,是典型的圈钱行为。
对于这种圈钱行为,管理层有必要予以规范。毕竟创业板再融资很快也将开启;而近年来暂停的房地产公司再融资开启的传闻也是不断袭击市场;银行股在放开贷款利率管制的情况下,再融资的压力也会进一步增加。可以说股市将面临着更多上市公司再融资要求,如果不能有效抑制圈钱行为,那么目前市场上的圈钱式再融资将会带给股市一场灾难。其实,让上市公司再融资回归理性轨道并不难,只要做好如下两方面的工作即可:
首先是把上市公司再融资金额与上市公司给予公众投资者的现金分红总额挂钩,规定上市公司的再融资金额不得超过前次融资以来上市公司给予公众投资者现金分红的两倍。至于目前市场上的定向增发,其向特定对象融资的金额也一并纳入到上市公司再融资金额的考核范畴(但上市公司向公司控股股东及战略投资者的融资除外)。通过这种挂钩,将那些业绩亏损、不重视投资者回报的上市公司排除在增发、配股融资的大门之外。
其次是引入优先股制度,允许那些不能通过增发、配股进行再融资的公司,或因分红金额所限导致增发、配股融资金额不足的公司,通过发行优先股的方式来进行再融资。由于优先股需要发行人支付固定的股息收入,且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约定的价格赎回,因此,这不会对二级市场构成太大的冲击,相反对于上市公司来说是一个考验。因为优先股融资不再是“白圈钱”,上市公司需要为此付出代价。如果募资项目效益不佳,将会给上市公司的发展带来很大压力。因此,面对优先股再融资,上市公司不能不三思而行了。
皮海洲(独立财经评论员,职业投资者)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