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定军 北京报道
中国还将有多少鬼城出现?
这个问题尖锐的摆在各地政府面前。
在7月30日举行的2013年中国城镇发展报告发布会上,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扬给以警告说,地方好大喜功建设新城,圈地太多,但农民进不来,导致鬼城问题出现。
此前鄂尔多斯康巴什新区、郑州郑东新城、云南呈贡新城等,以被称为鬼城著称。这些地方高楼林立,但是鲜有人居住。
根据当日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城镇发展报告,截至2012年,全国需要市民化的农业转移人口存量大约为1.9亿人。到2020年前和2030年前全国需要市民化的农业转移人口总量将分别达到3.0亿和3.9亿。
上述农民转为城市市民后,预计到2020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到60%左右,城镇人口约为8.4亿;到2030年,城镇化率将达到68%左右,城镇人口将超过9.5亿。到2050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超过80%。
不过,这么乐观的数字,可能存在问题,原因是,农民进城需要自己购房,这是一个巨大的开支。此外,地方为了提高城市人口的比重,大力造城,但是没有产业支撑,可能使得农民工不仅仅失地,而且失业。
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杨宜勇认为,城镇化的第一推动力是自由迁徙。
过去不让农民进城不对,现在赶农民进城也不对。很多地方赶农民进城,建农民城,失地农民就住在农民城里,和真正城市比起来是两张皮。
3.9亿农民待转移为市民
根据国家十二五规划,2015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到51.5%,不过,该城镇化率,不仅仅包括已有的城镇人口,也包括在城市居住半年以上的农民工。而去掉这一部分,实际真正享有市民待遇的居民并没有这么多。
比如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公布的数字51.3%,2012年提高到52.6%,但2010年全国按城镇非农业人口计算的市民化率仅27%,2011年也只有不到40%。
党的十八大文件提出了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的内容,这可能成为未来中国经济最大的内需所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魏后凯指出,2011年左右,中国有1.8亿农民工在城市,这部分人有变为城市市民的意愿。
此外,2012年中国新增城镇人口2103万人,据估算50%是农业户口人口。
如果把存量和增量加在一起,2020年前全国大概有3.0亿,2030年前大约有3.9亿农业转移人口需要实现市民化。大量的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变为市民,对于国家而言,需要大量的投资。这会产生巨大的需求。比如以每年需要解决2500万农业人口市民化,按一次性人均公共投入2.6万元计算,每年需要政府财政投入是6500亿元,占2012年公共财政收入的5.5%。
这显然是一个巨大的内需市场。
中国国际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指出,城镇化将支撑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将会拉长中国经济发展的周期。
农民工市民化,是目前国家发改委编制的城镇化规划最核心的内容。该规划迄今仍未出台。有社科院专家指出,该规划出台的时间可能要推迟,原因是,目前农民工市民化的问题仍需要细致深入的研究,而被进城与鬼城问题如何解决,是一个问题。
李扬则认为,西方国家有的城镇化率到百分之八九十,但是中国到底多少合适值得研究。此外,为什么要搞城镇化,原因也要搞清楚。否则采取目前占用农村最好的土地扩城的方式,其结果将是灾难性的。
被进城与鬼城问题难解
根据了解,尽管目前每年有1000多万的农民工进入城市,但是到底未来还有多大的潜力,以及未来中国城镇化率的峰值多大,仍存在争议。此外,实现农民工市民化,到底采取何种路径,也待研究。
而很多地方盲目提出城市人口5年目标达到100万或200万, 实际可能难以达到。因为,“即使你造了城,人也不一定来。”
而大城市严格控制人口规模,但是城市人口不断扩张。比如北京规划的2020年人口规模为1800万,但2012年已经突破了2000万。
导致如此的原因是,北京的教育、医疗、服务业资源不仅集中,而且高端。魏后凯称,农业人口大批涌向大中城市的结果是不幸的,北京如果发展低端产业,可能5000万人口也挡不住。
这就造成大城市交通拥挤、污染严重;同时小城市没有产业支撑,公共服务相当落后,缺乏就业机会,缺乏对人口的吸纳能力,发展相对不足。
魏后凯建议,农民工转为市民应该采取稳步推进的办法,逐步推行居住证制度,尽快对就业、教育、计划生育、医疗、养老、住房等领域现有各项政策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取消按户口性质设置的差别化标准,妥善解决城郊失地农民的市民化问题,鼓励城市近郊区和小城镇从事非农业的农民就地实现市民化。
同时对于大中小城市要实行不同的战略。这可以依托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共同吸纳人口,积极培育壮大不同等级的城市群,要实行多中心网络开发战略,培育世界级、国家级和区域级的三级城市群,使之成为拉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增长引擎。
为此,下一步镇区人口在10万的县城需要尽快改市。截至2011年底全国共有95个县可以作为“撤县设市”的候选对象,“要推进城镇化,可能要适当地增加城市的数量,需要建立与城镇化相适应的管理体制。”魏后凯说。
作者:定军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