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晓晴 广州报道
面对公司定增底价与二级市场股价大幅倒挂以及定增有效期截至日9月22日的日益临近,中泰化学(002092.SZ)展开了自救。
7月31日,公司在宣布管理层大换血的同时,新班子又一口气发布了多项投资公告。引人注目的是,公司在宣布总经理崔玉龙退休的同时,其余三位副总经理也相继辞职,与此同时,公司证券代表潘玉英亦提出辞职。
其中,辞职后的王龙远仍担任董事,而刘新春和余小南辞去在中泰化学中的所有职务后不再任职。同时,中泰化学聘任公司副总经理范雪峰为总经理,并聘任肖军、冯斌、雷霞为副总经理。
值得一提的是,在新班子带来的“大礼包”中,有一项投资就与石墨烯有关。当天,中泰化学表示,为积极推进公司产品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利用石墨烯特性改善PVC性能,涉足石墨烯技术开发、应用及其衍生产品领域。公司拟向厦门凯纳石墨烯技术有限公司(厦门凯纳)投资。
二级市场上,尽管石墨烯并未能进入产业化阶段,也没有为相关上市公司带来直接利润,但是相关石墨烯概念股却在过去几年以来屡遭爆炒。
当天,早盘,中泰化学即以5.37元的涨停价跳空高开,盘中曾短暂被打开涨停,但又被迅速拉回,直至终盘。
此前,公司定增预案已于2013年3月22日获得证监会审核通过,有效期为6个月。如今,离定增有效期截止日仅剩下一个多月的时间。截至7月31日收盘,若与定增底价6.78元/股相比,公司股价仍倒挂逾二成。
“公司多次向中国登记结算深圳分公司申请后,拿到了6月末的公司前20名股东名册,通过与2013年5月31日前100名股东名册对比分析,确定是指数基金在大量减持。”公司内部人士称。
增资溢价781.87%
“就公司目前基本面而言,如果没有突发性利好,公司股价不可能出现大幅飙升的。在我们看来,公司此次涉足石墨烯领域就是为了定增铺路。”对此,有机构人士直言。
“由于公司二级市场股价仍大幅低于定增价格,加上时间又日益迫近,公司只能使出浑身解数。现在看来,定增能否顺利完成还存在悬念。”该人士称。
当天,中泰化学在公告中表示,厦门凯纳是国内首批从事石墨烯、石墨烯微片生产研发的新兴专业化高科技企业,注册资本100万元,目前,厦门凯纳石墨烯的小试已经成功,正在积极开展中试。
公司投资后,厦门凯纳的注册资本将由100万元增加至153.85万元。公司此次的投资总额为1412.78万元,持有厦门凯纳增资后注册资本的35%。
而当天披露的厦门凯纳审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30日,厦门凯纳资产总额为384.23万元,净资产为-380.45万元,2013年1-6月营业收入仅4.27万元,净利润-73.06万元。
评估报告书还表明,较该公司资产账面值相比,其评估值为3388.42万元,溢价高达781.87%。相比之下,其资产账面价值仅为384.23万元,评估增值高达3004.19万元;同样,该公司净资产账面价值为-380.45万元,评估值为2623.74万元,评估增值3004.19万元。
不过,公司方面对此却不愿置评,仅称公司不会再下调定增价格,而且公司也已在着手该项工作。如果有最新的进展,公司会及时进行公告。
在此之前,中泰化学先后于2007年和2010年期间分别完成了二轮定增融资,各募集资金10亿元和38亿元。
不过,公司巨额再融资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收益。根据公司2012年报披露,中泰化学最近一次定增募投项目计划于2010年11月达到可使用状态,但该项目在2012年度仅实现效益1.45亿元,为原预计效益4.26亿元的34.11%,远未达预期。
业绩“变脸”遭基金抛弃
此前,中泰化学在4月23日发布的一季报中预计,上半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1.1亿-1.5亿元,同比增长30%-80%。
然而,等到7月13日,公司又发布业绩预告修正公告称,预计2013年上半年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盈利2588.15万元至3450.86万元,同比下降60%-70%。时隔短短两个多月,公司业绩却突然“变脸”,一前一后对中期业绩预测的误差竟然高达近亿。
对此,让投资者产生强烈质疑的是,既然公司4月份就已经开始亏损,为何还在4月23日发布的一季报中大幅预增?又为何要拖到7月13日才发布业绩修正预告?
公司解释,发布半年报预测时,预计聚氯乙烯树脂价格和烧碱价格相对一季度将保持平稳,但实际结果,二季度较一季度行业经营环境继续恶化,公司主营产品价格进一步下滑,影响利润约1亿元。
“尽管公司主要产品生产成本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聚氯乙烯树脂单位成本比上年同期下降约500元/吨,但仍不足以抵补产品价格大幅下降及费用增加等因素对利润的影响。”公司内部人士如是说。
对此,有券商行业研究员表示,自2000年开始我国PVC行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PVC产能已经从当初的320万吨发展到2012年年底的2341万吨,产能增长了7倍多。但这种依靠规模扩张造成PVC行业产能严重过剩,行业集中度低,企业之间价格竞争激烈。
有流通股东甚至认为,公司连短短三个月的产品价格都无法把握,却仍在不断圈钱扩大落后才能,这如何让人相信公司决策层的管理能力?
“而且,从过往的情况来看,公司增发项目书根本与实际情况相去甚远,连最基本的风险评估都做不清楚,出现问题后却在推卸责任。”有流通股东直言。
本报记者还了解到,在中泰化学今年6月底放量暴跌背后,正是基金砸盘所致。6月20日至27日短短6个交易日内,公司股价从6.38元急挫至4.96元,公司股价也创下上市以来的历史新低,区间跌幅高达22.26%。
对此,公司内部人士承认,主要是公司股票6月17日被调出深证100指数样本股行列,导致指数基金大肆调仓出货。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