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京东召开开放平台大会,宣布向合作伙伴推出技术、物流、服务、财务四大支持计划,瞄准成为卖家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值得注意的是,在结算服务方面,京东承诺将进一步精简商家的财务审批流程,实现订单完成后即时到账。预计在2014年第一季度将实现实时结算和协同平台。京东还将提供金融服务,帮助卖家解决资金问题。
所谓实时到账就是消费者订单完成后,款项直接到达卖家账户,中间不需要再经过平台商的对账、确认、审批等费时环节。与实时到账相反的做法就是设定账期。在电子商务领域,消费者付款给平台商而不是直接给商家,然后商家再给卖方;账期是卖方供货后,直至收到付款的这段时间周期。
账期是传统商业遗留下来的顽疾,传统百货业也是这个潜规则,电商企业顺势继承了下来。国美当年靠这笔资金疯狂扩张,用供货商的钱开自己的店,对上游形成沉重的挤压。
目前国内各大电商平台中,天猫支付宝实行用户付款确认后即时到账,确认付款通常10天左右;京东分30天和45天两种,依据品类略有不同;当当网账期为30天;亚马逊中国15天;1号店保守预计10天;Q Q网购10天;国美库巴超过30天。
因为账期对第三方卖家容易带来经营、资金负担、信用等风险,账期越长风险越大,所以卖方与电商之间经常账期问题发生矛盾,因为账期意见不一致而导致卖方推出电商平台的事也经常发生。账期长短、账期的控制成为电子商务平台竞争力的重要表现之一。
既然账期普遍是卖家的心头病,并且发生过多起卖家因账期矛盾和平台商闹翻的案例,为何电商不取消账期政策,以吸引用户、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为什么在众人都没有行动的时候,连年亏损的京东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推行实时到账?如果京东真的按照公布的时间表推行了实时到账,将会对电商行业带来怎样的挑战和冲击?
首先,电商不放开账期,是因为账期策略为他们带来了巨额现金流。以阿里巴巴为例,2012年淘宝加天猫联合交易额突破一万亿人民币,以支付宝账期十天算,阿里巴巴手里一直能持有278亿的现金流。以京东2012年600亿人民币的销售额、20%的自营占比及30天的账期计算,京东能时刻保有至少10亿现金。
其次,现金流产生利润。目前,无论是平台型、自营型还是品牌电商,除阿里巴巴外基本都处于亏损或微利状态,自身造血功能有限。在此情况下,账期内产生的现金流成为投资获利、扩张规模的利器。
但是,即使账期给电商尤其是自营商带来诸多好处,但以京东为首的自营商们在向阿里巴巴这样的平台商竞争时仍讨不到便宜。撇开阿里巴巴早已盈利,京东仍旧八年连亏不谈,2012年,阿里巴巴旗下的淘宝和天猫占了B2C市场份额的56.7%,京东和苏宁易购、当当、凡客等其它十多个自营和品牌电商占了剩下的43.3%。更严酷的是,在自营商梯队里,京东的市场份额从2012年的49.0%,下降到2013年一季度的43.4%。
京东的自营已经做到极致,但仍没有上岸。转型平台商成为必然甚至是唯一的选择。面对的强大的前辈,京东开放平台的优势并不多,挑战行业潜规则成为有效的杀手锏。账期一直为供应商所痛恨,尤其是动辄三四十天的账期常常给供应商带来现金危机,京东、当当、国美等都曾曝光过此类矛盾。
截至2012年底,京东开放平台交易占比20%,当当自营占比95%,苏宁易购80%以上销售靠自营。数据证明京东在开放转型上已经占有了一定优势,实时到账的推出无疑将会为京东大大加分,供应商或许会出现批量入驻京东的热潮。
这样一来,供应商的转移势必会对其他电商造成压力,实时到账不仅仅挑战京东的现金流管理能力,还将成为整个电商行业的挑战,甚至会进一步扰动线下商业规则,挑战整个商业体系的资金链管理。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