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程久龙 去年夏天,在武汉剧院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动员大会,会议的主题是号召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心,齐心协力,努力把武汉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
一时间,武汉追梦国家中心城市成为当地媒体争相报道宣传的焦点。但彼时,少有人提及的现实是,2011年武汉全年GD
P总值6756.20亿元,仅为北京的42.2%、上海的35.2%、天津的60.4%、重庆的67.5%、广州的54.9%。2011年,武汉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390亿元,只相当于上海的23%、天津的35%、广州的47%、北京的52%、重庆的61%。
现实的巨大差距,并不妨碍武汉提出更为宏大甚至“超前”的远景目标。
今年7月4日,武汉市规划局、规划设计院邀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机构专家,就《武汉市2049年远景发展战略规划》(以下简称《武汉2049规划》)中期成果进行研讨,并提出在2049年,将武汉建成比肩英国伦敦、美国纽约、法国巴黎和日本东京的“世界城市”。“武汉拟建世界城市比肩纽约,我和我的小伙伴都惊呆了!”很快,以此作为标题的专题,出现在了武汉当地颇具影响力的大楚网上。在该专题超过700条的网民评论中,绝大部分网友报以消极回应,认为武汉建设“世界城市”是“痴人说梦”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来自民间草根的声音。
所谓世界城市,是指在社会、经济、文化或政治层面直接影响全球事务的城市。当前的武汉与之相比,差距显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赶上的。提出如此宏大的远景目标,武汉的底气究竟在哪里?
武汉官方的说法依旧不外乎“武汉九省通衢的地理优势,高校云集的科教优势”在过去的十年中,这样的语句几乎无一例外地出现在武汉地方官员对外招商活动的致辞中,成为宣传武汉竞争力优势的标配。
但在现实层面,武汉所谓九省通衢的区位优势,很难转化为现实的经济竞争力。在铁路交通枢纽的竞逐中,武汉面临来自郑州的强劲挑战。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尽管武汉也地处铁路网络枢纽,但却没有形成规模化的物流产业。相比之下,UPS(联合包裹)、FedEX(联邦快递)、DHL(中外运敦豪)、TNT国际四大物流巨头,均将在内地的物流基地选址郑州。
不止于此,内河航运的没落,也让武汉的水运优势进一步弱化。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总部位于武汉的内河航运央企长航集团,因为内河航运市场的下滑,旗下上市企业长航凤凰已是负债累累,面临可能破产的窘境。
科教优势之于武汉更像是“替他人做嫁衣裳”。武汉最知名的理工科高校华中科技大学位于号称“中国光谷”的武汉东湖高新开发区的腹地。东湖高新区官员在对外招商中,经常拿出“武汉的大学毕业生总数位于世界城市的首位”来展示武汉的人才资源优势。但事实上,尽管武汉高校聚集,人才资源外流却很严重,尤其是高端人才。一个令武汉业界深思的案例是,远在深圳的民营通信企业华为,其大量的核心研发人员来自武汉的华中科技大学。现在华为已是全球排名前五的通信设备商,相比之下,武汉本土有“近水楼台”优势的国资背景通讯企业烽火科技等却差距甚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武汉民营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武汉科研资源向产业市场化的转化。
目前全球四大世界城市都可以说是全球的金融中心或者对国际事务有着强大影响力。但现实中的武汉,地处中国内地,其金融资源相对薄弱。众多武汉金融界人士直言,即便是在国内,与北京、上海、深圳相比,武汉也不具备建成中国金融中心的优势。
国际化程度不足,也是武汉面临的另一个现实短板。尽管,韩国、法国、美国领事馆相继落户武汉,但更多是出于武汉位于中部区域中心位置的地域考量,而不是因为这座城市的国际化程度。武汉地方政府在对外招商中,一个重要的考核指标,即是世界500强的落户。但事实上,众多在此落户的世界500强公司,仅将武汉作为一个区域销售中心或者研发基地,并没有将总部落户于此的打算。若论国际化程度,武汉明显不及北京、上海。
客观而论,目前的武汉,尚难找出一个能够建成“世界城市”的充分理由。从提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到建设“世界城市”,或许只是地方政府的一个“政绩口号”。但口号如果夸得太大了,也就成了笑话。
作者:程久龙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