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界资深人士向本报透露:在医药销售环节进行商业贿赂是外资药企卖出高价药屡试不爽的方法。
本报记者
张焱
在很多人眼里,外资药企的药品价高质好,可是却并不知道这些药品高价背后的利益链条,正是其背后的层层利益输送,抬高了终端药品的价格。
封杀负面消息
外资药企靠着高价药品闷声赚大钱的日子终于被打断了。
7月11日,中国公安部宣布对葛兰素史克公司(GSK)部分高管涉嫌严重经济犯罪依法立案侦查,葛兰素史克被指贿赂官员和医生,以提高在华药品销量并抬高药品价格。
自此,中国政府终于对外资药企祭出反腐之剑。GSK中国共有4名高管被抓,他们涉嫌受贿,并用受贿所得再行贿政府官员和医生等,其中还有人涉嫌接受性贿赂。
“我们将全力配合相关政府部门调查,并将根据调查的结论,采取一切必要的行动。”GSK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
随后,有消息称辉瑞、罗氏、优时比、诺华、阿斯利康等多家外资药企正在接受商业贿赂调查。不过,这些被点名的企业大多予以否认,有的药企仅称“是例行的常规检查而已”。
令人困惑的是,外资药企对待中国反腐阳奉阴违的态度。比如,葛兰素史克一方面公开道歉支持中国反腐,一方面,在网络输入“葛兰素史克”等关键字却找不到相关的新闻。
7月31日,本报记者在百度新闻选项中输入“葛兰素史克”,系统提示“抱歉,没有找到与"葛兰素史克"相关的新闻内容。”在百度网页探索中输入“葛兰素史克”,系统提示“搜索结果可能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未予显示。建议尝试其他相关词。”
医药界资深人士王明(化名)向本报记者表示,“跨国药企能量往往十分惊人,通过在搜索引擎封杀相关新闻,进而阻止对企业不利的负面新闻是他们最常规的公关手段。”
旅行社的秘密
这场“医药界的反腐地震”使不少利益链条纷纷现身,而临江旅行社成为葛兰素史克等药企涉嫌商业贿赂的关节点。
据悉,公安部门在今年年初发现上海的几家旅行社有些不正常,其中一家叫做临江旅行社的公司,基本上不做接待普通游客的业务,每年的营业额却从当初的几百万元短短几年间剧增到数亿元。
“很多中间环节的费用在母公司看来都是不合规的,中国政府的相关法律也是禁止的,所以,外资药企的大量会议等开销都不在本单位的财务做账,都是通过公关公司或是旅行社等"防火墙"进行的。”有外资药企员工向本报记者透露。
据央视网报道,葛兰素史克中国 投资有限公司负责公司市场推广的企业运营总经理梁宏表示,公司里报不了账的一些花费,包括跟一些政府部门打交道需要的花费,都通过临江旅行社拿出来。
根据公安部门初步调查的结果,梁宏及其公司员工为了打开中国市场,不惜花重金向个别政府部门官员、少数医药行业协会和基金会、医院、医生等大肆行贿。随后,梁宏和公司的另外三名高管已经被警方以涉嫌商业贿赂和涉税犯罪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实际上,和临江旅行社有着类似业务关系的外资药企不止葛兰素史克一家,内幕曝光后,其他跨国药企纷纷宣布停止与临江旅行社进行业务合作。
会议营销背后
“在医药销售环节进行商业贿赂是外资药企卖出高价药屡试不爽的方法,而通过参加学术会议、出国旅游等方式进行商业贿赂是一种"万全之策"。”王明向本报记者直言。
据公安部日前通报,近年来葛兰素史克中国 投资有限公司在华经营期间,为达到打开药品销售渠道、提高药品售价等目的,利用旅行社等渠道,以巨额会费之名向个别政府部门官员、少数医药行业协会和基金会、医院、医生等大肆行贿。
“很多情况下,治疗相同疾病药物的疗效和质量其实是差不多的,只是药的品牌不一样,但是这往往造成了价格的悬殊,甚至是10—20倍的价格差。”王明指出。
王明向本报记者透露,“旅行社、策划公关公司等机构都是这种会议营销不可缺少的利益链条,通常情况下,药企会通过公关公司举办各种会议,这样可以合法走账,事实上,公关公司起到"防火墙"的作用:如果以后财务等程序方面有事,只会找到公关公司,企业则装作不知道。”
“公关公司在把外资药企的一些会议拿下来后,通常会按照企业的要求或是暗示邀请与企业友好的嘉宾和媒体,至于会议的演讲内容等均有一定的倾向性,甚至有的会议目的就是请专家抛出观点来打击对方企业,所谓的学术推广其实就是会议营销。”王明说。
据悉,辉瑞、诺华、阿斯利康、诺和诺德等药企巨头已纷纷悄然取消各地的学术会议。
“以药养医”之弊
“在中国,各个环节的交易成本太高,有时通过行贿医生等手段是跨国药企生存的常用手段,但是这种行为确实是典型的不合规行为,所以不仅仅是药企,在华的跨国企业都面临着类似的囚徒困境。”一位跨国药企的中层私下向记者抱怨。
根据GSK方面的披露,此次被查出的推广和回扣成本占总药价的20%至30%。而根据新华社记者的调查,各个环节的“明扣暗扣”,营销回扣可能占到总药价的50%左右,最高可达70%。
“GSK事件折射出"以药养医"制度再也不能继续了,正是这种制度才使医药行业的生态不健康。”医药界资深人士直言。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