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接近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融”)的人士透露,在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和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两家潜在战略 投资者之中,无论华融选入一家还是两家同时引入,高盛都有望成为幸运儿;同时,本报还了解到,计划赴港IPO的中国信达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信达”)也已经在选择保荐商的最后阶段,而在可能合作的投行名单中,也能看见高盛的身影。
上述接近华融的人士表示,随着中国国有AMC商业化转型的步伐愈发加速,业务定位与运作方式等方面的区别或许更加接近,难免会发生同质化竞争。
因此,在华融和信达互为竞争对手的情况下,如果高盛成为其中一家的战略投资者并且同时参与另一家的上市保荐工作,会了解很多关于二者的商业机密,或许将违背同业竞争原则。
不过,一位高盛内部人士对本报表示,“虽然高盛在同时参与华融的引资和信达的IPO,但这是两个不同的团队在运作,并不违反规定。”
资本盛宴
在众多中国金融航母海外融资之后,下一轮前往香港融资的大型中国金融板块旗舰企业将包含以信达和华融为代表的国有AMC,预计融资额均约在20亿~30亿美元间,属于香港市场上的重量级融资项目,非常惹人关注。
今年6月,华融董事长赖小民曾公开表示正与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就入股事宜进行协商,这意味着华融的战略投资者引资工作渐入佳境。而据上述人士透露,现在已经进入最后谈判阶段,目前已经明确的战略合作伙伴引入财务顾问是花旗集团(Citigroup Inc)。
而至于引资结果,“不久之后可能就会明确,其中高盛高调表示了要独家战略投资,不过无论是两家同时引入还是高盛独家进入,最后的结果可能都不会让高盛缺位。”上述接近华融的人士称。
在该人士看来,“由于此前高盛曾是中国工商银行的战略投资者,因此毫无疑问的是,高盛与工行一直有着很不错的关系,而华融本身又是工行系出身,其高管更大多来自于工商银行,因此高盛在竞争中有很强的实力。”
至于入股价格,上述高盛内部人士透露,“可能会参照信达战略投资的情况,1亿美元换1%股权,也就是15亿~20亿美元换15%~20%股权。如果最后15亿买到了20%股权,那就是压价的结果,现在应该属于价格和条款谈判阶段。”
无独有偶,信达香港IPO的工作也在此时进入到关键时刻。
相比华融来说,信达于2012年率先完成了引入早期战略投资者的工作,成功的从社保基金、瑞银、中信和渣打银行处融资共计16亿美元,为最终完成香港上市奠定了基础。
作为信达引进战略投资者的财务顾问,美林集团在此次信达香港IPO的承销中无疑将占有一席之地,而保荐机构的选择到目前为止尚未明确,也是众多海外投行巨头激烈竞争的重要目标。目前,美林、高盛、瑞信和瑞银都有意参与此次信达的香港IPO项目。
信达一位公关部门人士介绍说,目前信达香港IPO的情况与媒体披露差距不大,只是目前已经进入了招股材料的撰写阶段,此前媒体报道的几家投行提交材料就是其中的一步,“最快可能8月底9月初就会启动联交所的审批流程,今年底前完成IPO。”
高盛图谋
实际上,信达的IPO和华融的战投引入在时间表上的重合,也意味着这两家业务上的传统竞争对手同时也开始了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的角力。
而高盛的身影同时出现在这两个重要的资本运作工作中,“很符合高盛的风格”,上述高盛内部人士告诉本报,“高盛内部在业务上很多时候都很激进,逐利是第一目标。”
不过,资本市场一直质疑以“战略投资”名义参与中国金融机构资本运作的高盛是否言行一致。
上述接近华融的人士就担心,高盛此前在国内金融机构及上市公司中的频频套现,与其战略投资的功能定位有所扭曲。
2006年,高盛以战略投资者身份出资25.8亿美元入股工商银行,而当工行完成上市之后,高盛先后6次出售工商银行股份,至2013年5月全部出清所持工商银行股份,近7年来累计套现获利72.8亿美元。
高盛的入股却也未如当时预期那样真正实现战略投资的意义。按照当时的说法,引进海外战略投资者的意图主要是引进国际投行和金融财团的管理经验,实现国际化布局。然而截至2012年底,工行虽然已建成覆盖35个国家和地区、由270家境外机构组成的全球网络,其境外机构资产规模仅1627.22亿,占工行整个资产规模比重不足6%。
与此同时,高盛也以类似的手段,从当时的“中国第一高价股”海普瑞减持4601万股,套现9.26亿元。2007年时,高盛入股海普瑞曾为后者业绩带来了超出市场预期的巨大变化。彼时“国内唯一FDA认证”的光环,给海普瑞带来了巨大的欧美市场份额以及显著高于同行的销售价格。而随着2011年高盛解禁,海普瑞开始上演“变脸”,对此曾有不少市场质疑认为海普瑞的海外订单、业绩都是高盛为其获利套现自设的局。
在上述接近华融的人士看来,高盛的行为更像是财务投资。
对于此前高盛的数次资本市场套现行为,上述高盛内部人士认为这是正常的市场行为。
而至于高盛同时操作入股华融和保荐信达,一位海外投行的高管表示,“之前国有银行引进战略投资者时都有不成文规定,不能一家投行同时进入两家大型国有银行,可以一家大的加一家小的区域银行,已经进入两家的就明确不能在投第三家了。此次高盛"脚踩两只船"有违同业竞争原则,一边想入股华融作股东,一边想做信达承销商,会了解很多竞争对手的商业机密,即便内部设置所谓的防火墙,也不可能避免。”
作者:张勇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