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网专稿】记者 刘林
中国正加紧推动民营企业进入更多行业领域,这已是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的第三次,尽管阻碍类似改革的挑战依旧存在,但此次出现重大改变的可能性较大,这将有助于维持中国的经济增长。
2013年以来,中国新政府出台了若干措施以促进民营部门的发展。“这是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中国政府第三次大力推动民营企业进入更多行业领域,”标准普尔信用分析师陈锦荣8月12日表示,“若"事不过三"有幸应验,则在可预见的未来强劲的经济增长将继续成为主权评级的主要支持因素。”
此前,曾阻碍类似改革的挑战依旧存在。不仅出售国有资产的争议仍在,而且一些政府机构与地方政府似乎还不愿意实施可能会伤害到国有企业经营效益的政策。
但这一次出现重大改变的可能性较大,陈锦荣对此轮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成果较为乐观。在他看来,无论是经验教训,还是政府意愿,乃至社会认知都有利于民营经济的发展。
陈锦荣认为,中国政府在此前的尝试中已经意识到哪些措施可能更为有效,并且已经开始允许民营企业在某些情况下绕过由各种机构和地方政府产生的障碍。
在2013年的结构改革中,一项关键措施便是取消部分审批权,同时简化仍然执行审批的流程。中央政府计划允许私人投资参与一些商业上可行的公共基础设施,尽管政府不太可能取消基本货物和服务的补贴,但会通过补偿相关部门来吸引企业。如铁路服务,政府打算建立一个框架,以弥补运营商的损失。同时,在放开价格管制方面有所努力以增加对商业投资者的吸引力,比如,7月初,政府上调天然气价格,并将其纳入一个更加市场化的定价体系。此外,在产能过剩行业,政府关停国有企业的过剩产能,进而缓减了提他生产者(包括私人)的价格下调压力。
标准普尔研究发现,地方政府正在面临更大的财政拮据,这可能会使他们变得更为欢迎民营资本。2008年以来,地方政府和一些政府机构的杠杆比率明显恶化。现在,随着中央政府控制信贷,这些机构和地方政府面临不得不大幅削减投资的风险,对他们而言,选择资金雄厚的私营公司参与进来,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陈锦荣认为,若能以这样一种方式维持强劲的经济增长,那本轮向私有化的推进能成为当前政府的主要成果之一,也能增加政府信誉。
如果公共部门继续主导中国经济,将可能促使增长率降至令人不安的水平,这已经成为共识。目前,国有企业仍然在金融服务、石油开采、电信等国内经济部门中占主导地位,其他国内私人部门拥有市场份额不大的行业还有航空公司、铁路运输、电力行业。
(证券市场周刊供稿)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