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我国经济形势总体平稳,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但经济复苏仍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风险隐患较多,国内经济既有增长动力,也有下行压力。在这一大背景下,实体经济和企业经营面临很多困难,这也导致其偿还银行债务能力存在不确定性。
经济下行压力导致一些行业风险
累积,银行不良贷款上升,银监会今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5395亿元,总额创下自2009年二季度以来17个季度新高,较一季度增长130亿元。其中,次级类贷款2335亿元,可依类贷款2413亿元,损失类贷款648亿元;大型上商业银行3241亿元,股份制商业银行896亿元,城市商业银行454亿元,农村商业银行612亿元,外资银行62亿元。
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0.96%,与一季度持平。贷款损失准备15781亿元,较一季度末增加411亿元;拨备覆盖率为292.50%,较一季度末增长0.55个百分点。
事实上,今年以来各种风险的高企、集聚已让资产质量成为制约我国银行业稳健发展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因此,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和不断增大的风险防控压力,在积极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同时,牢牢守住风险底线成为银行下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
银行业协会此前发布的 《中国银行业发展报告(2012~2013)》(简称《报告》)显示,2013年不良贷款可能反弹,预计全年不良贷款余额增长700亿~1000亿元,不良贷款率将保持2012年末的水平。
一方面,随着国家政策层面不断要求商业银行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各大银行推出小微贷款产品,小微企业贷款量也在不断增加,但客户风险度也在不断提高。《报告》预计,小微企业的风险可能将逐渐进入暴露期。
面对不良贷款反弹压力有增无减,商业银行也积极应对,今年上半年银行除了核销的传统方式外,今年二季度以来银行还通过不良资产转让方式甩包袱。
(《证券时报》快讯中心)
江浙仍是不良“重灾区”/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称,预计2013年商业银行盈利增速继续放缓,整体景气度继续下行,生息资产增势有望保持平稳,净息差将继续有所收窄,中间业务收入难现高速增长,不良资产仍可能有所反弹。
《报告》显示,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过程中,将淘汰一些落后产业与产能,这将给银行带来一些不良资产被动上升压力。加之经济复苏仍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实体经济和企业经营仍面临很多困难,偿还银行债务能力存在不确定性。“从区域上看,长三角、江浙地区是不良率上升最主要的区域,成为不良贷款的重灾区。从行业上看,钢贸、光伏、造船等产能过剩的制造行业,是银行不良贷款增长的高发行业。”
银监会2012年报显示,2012年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为4929亿元,不良率0.95%。其中,浙江省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均为全国最高,分别为790.5亿元和1.68%,不良余额紧追其后的是江苏省为528.9余元,不良率为1.04%,两省的不良余额占全国的26.9%。
浙江银监局数据显示,2013年一季度浙江省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1014亿元,比年初增加62.8亿元;不良贷款率1.64%,比年初提高0.04个百分点。6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南京分行行长周学东对外表示,前5个月全国新增不良贷款中,江苏占40%左右。
“房地产和平台贷款仍将是决定商业银行中长期资产质量走势的关键因素。”连平表示,银行的其他类资产的风险也可能加大,如债券市场和信托产品的违约。
(《证券时报》快讯中心)
小微贷风险将逐渐暴露/
随着银行服务能力的提升,小微金融已成为各银行抢占市场的利器和新的利润增长点,各家银行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服务品牌和比较完善的业务体系,小微业务保持高速发展势头。
截至2012年末,全国金融机构小微贷款余额14.77万亿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21.95%,同比增长19.73%,远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的4.09%。银监会主席尚福林7月15日表示,截至2013年5月末,全国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16万亿元,占全部贷款22.22%,较年初增加1.1万亿元,同比增长21.35%。
“随着小企业占比的不断提高,银行贷款的不断增加,客户的风险度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小企业贷款的风险也可能将逐步进入暴露期。”《报告》称。
小微企业风险权重为75%,发展小微业务有助于银行节约资本,还可提高银行议价能力,但银行的小微贷款产品创新仍处于初级阶段,大量银行发展小微贷款,已形成产品同质化,导致部分银行选择以价换量抢客户,且小微企业更易受经济波动影响,缺乏完善的信用担保体系和征信体系。
(《证券时报》快讯中心)
银行应严防不良贷款大幅反弹
据银监会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5395亿元,不良贷款率为0.96%。6月末,平台贷款余额9.7万亿元,同比增速为6.2%,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9个百分点;银行理财资金余额9.08万亿元,其中非标准化债权资产余额2.78万亿元,比“8号文”出台前下降7%。信托资产余额9.45万亿元,1~6月份环比增速从5.2%下降到0.44%。新增房地产贷款中,房地产开发贷款占24.55%,同比下降12个百分点;个人购房贷款占74.17%,同比上升13.1个百分点。
有专家对此评价说,从上述数据可直观地看到,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理财业务、信托增速放缓,房地产开发贷款占比和产能过剩行业贷款比重下降。这说明商业银行严控重点风险,实现了风险控制预定目标,较好地控制了银行风险的扩大和蔓延。
今年以来,金融监管部门在加强商业银行风险监管上力度不断加大,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对银行理财投资非标资产进行了严格限制,要求各商业银行控制地方平台贷款总量,不得新增融资平台贷款规模,将理财产品投资地方融资平台的各类融资工具都纳入全口径统计等。从6月中旬开始,银监会还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的理财产品实行全国集中统一的电子化报告和信息登记制度,规定未在理财系统进行报告和登记的理财产品不得发售。
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今年上半年商业银行加强了对重点领域的风险管控,全面规范理财业务,“深化对重点行业、区域和大额授信客户的风险管控和预警提示,以及不良贷款的处置,有效化解风险;同时,更要持续推进信贷结构调整,确保了资产质量保持基本稳定。
风险底线 须牢牢守住
面对当前复杂的经济和经营环境,银行风险管理难度相应加大。一方面,外部市场疲弱和国内经济增速的趋势性放缓导致实体信贷需求出现一定程度萎缩,银行传统盈利模式受到挑战;另一方面,为应对利率市场化和资本监管新规要求,商业银行实施转型,加快结构调整,加大创新力度,也导致风险管理能力受到挑战。另外,金融脱媒导致商业银行加大金融市场业务比重,风险管理的对象将发生一定变化,市场风险日益突出,且信用风险与市场风险交织,加大了风险管理的难度。
对于如何牢牢守住风险底线,银监会在日前召开的年中银行监管会议上提出了具体要求:一是严防信用风险。在真实反映资产质量的前提下,合理设立防控目标,建立健全风险防控责任制,严防不良贷款大幅反弹。二是严防流动性风险。改进监管和监测指标,完善流动性风险管理工具和方法,提高流动性风险管控能力。三是严防理财业务风险。研究制定综合性、系统性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管理办法,细化“8号文”关于理财业务规模控制、期限错配、风险防控方面的监管措施。已开展理财业务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认真规范登记理财信息,加强非现场监管和风险预判预警。四是严防信托业务风险。健全和落实风险防控责任制,对现有存续信托项目建立监管台账明细,逐笔落实相关机构和人员的责任。五是严防声誉风险。
在关注和严防重点机构、区域、行业的客户风险以及输入性风险的前提下,商业银行还应采取差别化信贷政策,积极推进结构调整,避免因“一刀切”进一步加剧银行风险。对于行业内经营仍可维持的困难企业,部分银行可实施一定的信贷救援措施,采取借新还旧并配合还款方式调整及增补抵押品、保证人等方式;还可适当考虑采取利息减免、贷款展期、贷款转换或资产保全方式,尽可能将风险降到最低限度。
(《证券时报》快讯中心)
银行多渠道甩不良贷款包袱 转让热度升温
据证券时报报道,今年上半年银行不良贷款反弹压力有增无减,除了核销的传统方式外,今年二季度以来银行还通过不良资产转让方式甩包袱。
四大资产管理公司(AMC)之一的东方资产管理公司今年以来频发公告转让来自于银行的不良资产,其中包括个人贷款、公司贷款,以及按照银行不良贷款五级分类划分的损失类贷款,甚至包括尚未降级至损失类贷款的可疑类贷款。
“不仅AMC在接手银行不良资产,第三方公司也在做这门生意,主要是市场需求比较旺盛,越来越多的银行在谋求市场化方式处置不良资产。”某农商行资产保全部人士称。
不良资产转让渐火
7月初东方资产管理公司特意为来自银行的多笔不良资产进行网上推介,其中包括建行、工行的可疑类贷款、中行的政策类贷款、中行的损失类贷款以及华夏银行的债权资产。证券时报记者查阅资产清单发现,建行的个人贷款和公司贷款分别为488笔和199笔、工行为22笔、中行政策类贷款和损失类贷款分别为194笔和54笔、华夏银行为11笔。
值得一提的是,贷款笔数看似较多,但这些不良贷款单笔贷款金额并不大。以中行54笔损失类贷款为例,合计债权本金不过数千万元。建行199笔公司贷款中,不少笔债权本金规模为几百万元,有的甚至仅几万元至几十万元。银行显然没有兴趣慢慢处置这些金额不多的不良贷款,而选择一次性打包卖给AMC。
“如果银行走法律程序起诉逾期借款人,待法院判决后再处置抵债资产,起码要耗上1年时间。”上述农商行人士称。
更重要的是,银行受分业经营限制不能投资实业,处置不良资产的方式比较单一,而AMC则可通过债转股、债权资产重组等多种方式处置不良贷款。
上述不良资产包只是其中之一。今年以来,东方资产管理公司频繁在网站上挂出银行不良资产包处置信息,此外还包括以拍卖、公开竞争出售等处置方式,其中最大的一个不良资产包金额接近50亿元。
监管对银行处置不良贷款态度明确,今年7月初国务院金十条明确支持银行开展不良贷款转让,扩大银行不良贷款自主核销权,及时主动消化吸收风险。
“与银行合作处置不良贷款是我们下半年的工作重点,余下几个月的合作机会更多。”长城资产管理公司一人士称。
不只是AMC乐见其中的商机,第三方公司对收购银行不良资产也兴趣浓厚,主要为收购有抵押物的不良资产。“比如1亿元的债权资产,银行打折以3000万卖给第三方公司,第三方公司处置抵债资产后可拿到6000万元,收益可观。”上述农商行人士称。
(《证券时报》快讯中心)
多渠道甩包袱
除了将不良资产转让给资产管理公司、第三方公司外,银行还积极探索更多不良资产转让渠道,比如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
前不久,中信银行一笔2006年已核销、含476笔不良债权的不良资产包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最终采取网络连续报价的竞价方式以2100万元价格成交,较底价抬高5%。
浙江民泰商业银行今年5月份在浙江产权交易所打包转让188笔不良贷款资产包,在20个工作日的挂牌期限内顺利成交。
还有的银行匿名在交易所挂牌转让不良资产。武汉光谷联合产权交易所今年5月份推介一个由3笔不良贷款组成的不良资产包,披露了借款人名称、债权金额以及抵押物,银行名称仅以“某银行”代替。
在多渠道转让不良资产的同时,一些银行今年上半年还加快不良资产核销的速度。以浦发银行为例,该行6月底合计核销了5.1亿元不良资产,今年3月份浦发银行曾核销约4亿元不良资产,今年上半年累计核销约9亿元不良资产,接近去年全年10.07亿元的核销规模。
(《证券时报》快讯中心)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