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国开行,才能理解中国经济体制的关键所在。”
这是《中国的超级银行》一书提出来的观点。该书是一本专门介绍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国开行)的书籍,该书指出,“国开行帮助塑造了中国的地方金融体系,而这一体系在过去十年内,决定了中国面对世界经济形势变化时的对策和命运”。
如果这一判断是正确的,那么,观察国开行最近几个月来的行为,或许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在应对经济增速放缓时所采取的对策。
国开行“定向刺激”十多省市
自今年3月起,国开行频繁与国内各省市签订合作协议,为各地大规模基建项目提供贷款,支持各地新型城镇化建设。
搜狐财经查阅相关媒体报道和国开行官方网站后发现,这些省市包括安徽、深圳、四川、福建、甘肃、湖南、北京、广西、青海、江苏、河北。国开行并未透露全部的信贷规模等具体信息,但根据已公开的数据,向四川、深圳、福建和广西提供的融资额度分别为2000亿、1000亿、1500亿和1200亿元。
这一系列的银政合作被解读为是财政刺激手段中的“定向刺激”。中央财经大学教授郭田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国开行贷款要体现国家战略,“将这理解为经济刺激的手段也无可厚非”。
此外,国开行董事长胡怀邦此前还宣称,今后5年,每年将提供不少于1000亿元的专项贷款,支持各地棚户区改造。
事实上,国开行已经城镇化的最大融资方了。国家开发银行监事长姚中民在今年的一次论坛上透露,国开行已累计发放城镇化贷款5.7万亿元,贷款余额3.3万亿元。
根据国开行2012年年报,国开行贷款余额达6.4万亿,3.3万亿的城镇化贷款占比达51.4%。
名不副实的商业银行
国开行成立于1994年3月,直属于国务院领导,曾是中国三大政策性银行之一。200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开行整体改制成国家开发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变身为国有商业性银行。
政策性银行,通常是指以贯彻国家政策为目的、具有特殊的融资原则、不以盈利为目标的金融机构。
尽管已改制为商业性银行,但国开行仍然更像是一个政策性银行。
国开行目前仍然只有三个股东,分别是财政部、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和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三者分别持股50%、47.63%和2.19%。
而在国开行官网“开行使命”一栏中,国开行仍是如是介绍自己:国家开发银行贯彻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筹集和引导社会资金,缓解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和薄弱环节,致力于以融资推动市场建设和规划先行,支持国家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支柱产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发展和国家重点项目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建设,支持中小企业、“三农”、教育、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医疗卫生以及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发展,支持国家“走出去”战略,拓展国际合作业务。
国开行实质并不是一个以营利最大化为目标的商业性银行,而更像是一个贯彻国家政策的政策性银行,就像外界一直认为的那样。
城镇化,也是国开行的最大政策
自去年以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多次强调中国未来最大发展潜力在城镇化。
在上任以来的第一场记者见面会上,李克强承诺,“本届政府(今后五年)下决心要再改造一千万户以上各类棚户区,这既是解决城市内部的二元结构,也是降低城镇化的门槛”。
5月份出访瑞士时,李克强在瑞士《新苏黎世报》发表署名文章称,中国正在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尽管官方的城镇化规划草案仍然起草完善过程中,但有理由认为,在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通过国开行连续积极的“定向刺激”,李克强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已经开始实施了。
今年5月份,国开行行长郑之杰在《中国金融》杂志上撰文称,中国城镇化建设需要新增超过50万亿元的投资,而地方政府的财力水平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国开行则“将继续发挥中长期投融资的先锋先导作用,引导社会资金进入城镇建设领域”。
看来,对于地方政府而言,资金弹药已经快要准备就绪了。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