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拉动作用减弱、出口低迷,“信息消费”成为GDP增长的新希望。
8月14日,国务院正式公布的《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在信息产业内外均广受关注。该《意见》提出要把信息消费规模从2012年的1.72万亿元提高到2015年的超过3.2万亿元,未来三年年均增幅
20%以上,其中基于互联网的新型信息消费规模要从2012年的9300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2.4万亿元。
不过,这份以“消费”和“扩大内需”为主旨的文件中,还是不乏投资的内容。比如,宽带要推进光纤入户,移动通信方面确立年内发放4G牌照,传闻多时的“第四运营商”—中国广播电视网络公司要加快组建。这些都离不开大手笔的投资,以通信业瞩目的4G来说,中国移动不久前启动的仅覆盖100个城市约20万基站的招标规模就超过200亿元,而要建成全国覆盖优良的4G网络,其投资额还要翻上几倍乃至十几倍。这还没包括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两家运营商的4G预算。有机构预计,未来三年国内4G网络投资将超2000亿元。
再比如,平板显示、集成电路、智能传感器等的发展也离不开巨额投资。此次国务院《意见》对这些电子基础产业的点名式指引,也势必会让各个地方政府、各类型企业的投资天平向其倾斜。
细读《意见》会发现,公共服务云平台、各种“信息惠民”工程,以及智慧城市建设等也可能成为吸引资金的磁铁。仅智慧城市一项,目前全国就有100多个城市抢滩。
很显然,投资与消费在经济循环中是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两个环节,启动信息消费离不开投资,尤其是宽带、4G等信息基础设施能力的完善。但需要指出的是,信息消费不能止步于投资,要着眼于基础设施投资落实之后能对消费环节带来怎样的撬动效应。
这就涉及投资的有效性,高效的投资能够转化成消费力,而且这种转化往往是倍数效应或几何增长效应。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低效的投资则可能形成产能过剩,或者只是为GDP增长提供了数字上的点缀。
从整个国家的经济转型来看,强调信息消费的作用,不仅因为它是扩大内需的一种手段,更在于强调信息技术手段对整个经济体的效率提升、成本降低带来的价值。信息消费或者说信息产业要为中国经济从世界工厂的低附加值制造到集约型增长、中国创造等提供支点。
说得直白一点,就是要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来改造传统产业的经营模式和业态,激发出新的市场活力。
电子商务的发展就是这方面的例子。2012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规模高达8万亿元,其中网络零售1.3万亿元。预计2015年,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将超过18万亿元,网络零售交易额将达到3万亿元。它就是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来改变传统的批发、零售等流通模式,并借此衍生新的商业价值。
信息技术可以改变的行业还有很多,比如说最近一段时间受到广泛关注的互联网金融。余额宝上线十几天就沉淀了数百亿元资金,它预示的是,传统金融行业与互联网精神相结合所带来的价值。
目前来看,极有可能被信息技术手段拆掉篱笆的行业还有教育、医疗、公共服务等。在优质医疗资源紧缺的情况下,互联网如何推进共享?远程医疗、电子病历、健康管理等如何在信息技术手段的支撑下成为现实?这些都是信息消费的题中之义,也是创业者和投资者实现抱负的广阔天地。
正如国务院常务会议所强调,扩大内需要有新思路,既要有效稳增长,又要着力调结构,既要顺应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又要有利于破解资源环境制约,带动新兴产业成长,做到“一举多得”。
此次国务院出台的《意见》涵括范围很广,当各行各业的从业者从中按图索骥,寻找与自己相关的受益点时,切不可止步于投资的标尺,低估了信息消费的内涵与外延。
作者:施建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