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网专稿】记者 魏枫凌
GDP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力远高于其他指标。但宏观调控如果仅仅着眼于每年年初设定的GDP目标,则面临掣肘。
2012年以前中央政府一直有GDP“保8”的预期引导,但最终中国经济往往能录得9%以上的实际增速,这也让“保8”在多数情况下失去了实际意义。
目前“七上八下”已经成为诸多经济分析人士认可的中国经济增长理想区间。然而,既然“保8”尚且缺乏操作性,要通过宏观调控让中国经济在10年内保持在“七上八下”这样一个窄幅区间内运行的难度更大。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处在转型期,会有经济波动更大的倾向。因此,如果给GDP人为设定下限、甚至是区间,并且以此指导政策,反而会有加剧经济波动的可能。
在GDP高于一切的情况下,财政与货币政策的目标也难以摆脱其影响,这导致由于经济形势变化超出预期,当初设定的目标变得不一定合适却无法修正,对政策调整形成制约。
例如,虽然今年6月份流动性紧张,但央行在7月仍然警告金融机构称,要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总量平稳适度增长,M2增速要向13%靠拢。在下半年刺激经济越发依赖财政政策,但今年财政部官员已经在不同场合多次诉苦,称实现年初的预算收入和收支平衡目标十分艰难。
随着经济结构转型越来越迫切,调控经验日趋丰富,适当弱化GDP的意义并非遥不可及。在刘易斯拐点已过、劳动密集的服务业开始发展之际,关注失业率对中国宏观调控具有意义。如果GDP增速在10年内未能翻番,但就业和通胀稳定,宏观调控仍不失为成功。
在全球经济充满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增加宏观调控的灵活性,也可以预防船大难掉头的风险。例如美联储之所以对退出量化宽松显得犹犹豫豫,也是由于就业状况的改善和黯淡反反复复。
发达经济体的宏观调控目标大多和就业与通胀挂钩,政府、央行只对GDP增速作出预期。另外,失业率和通胀作为比GDP更高频的指标,也更具时效性。
面对社会不断上升的要求公布调查失业率的呼声,国家发改委在8月1日透露,中国上半年31个大城市的城镇调查失业率基本在5%左右。这是官方在公布调查失业率上的最新进展,如果数据属实,也显示出中国劳动力市场具有超出人们预期的韧性。那么,对于公布更多细节调查失业率细节,并加强其对宏观调控政策的指导,官方应具有信心。
(证券市场周刊供稿)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