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富美”美即终将加入“豪门”。8月16日,欧莱雅集团和美即控股双双宣布“婚讯”—欧莱雅集团已提出以每股6.30港元、总计65.38亿港元的价格收购美即控股国际有限公司的全部股份。
不过,该收购还需获得中国商务部批准,预计应该在2014年上半年完成。交易完成后,美即控股将会从港交所退市,届时其将作为欧莱雅中国的独立业务部门运作。“此收购案若顺利通过,将创下中国日化行业外资收购本土品牌最大一宗收购案。”分析人士认为,中国日化开始进入成熟期,行业整合、并购将频繁发生,行业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
欧莱雅出手阔绰
事实上,美即从7月底以来已经两度停牌,引发外界有关即将被收购的传闻。8月2日晚间,美即发布公告称,公司以及若干股东正与独立第三方(潜在要约人A)就一项可能的交易进行讨论,若该交易落实,可能导致就全部已发行股份提出要约,此后美即方又披露,正与两个潜在买家讨论收购事项。消息一出,外界纷纷开始猜测美即的归属问题。最终,“财大气粗”的欧莱雅笑到了最后。
值得一提的是,每股6.30港元的报价比美即控股在港交所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收市价—5.05港元/股溢价约24.8%。受收购消息影响,美即股价大涨,当日涨幅达19.01%,报6.01港元。欧莱雅为何会愿意花如此大手笔将美即揽入怀中?
相关数据或许可以回答这一问题。根据AC尼尔森的报告,2012年美即品牌在中国面膜市场的份额为26.4%,位于面膜行业第一的位置。而根据美即此前公布的2012-2013财年半年报显示,截至2012年12月31日的6个月,美即净利9646万港元,同比(较上年同期)增长19.6%,收入同比增长30.8%至8.21亿港元。
在分析人士看来,美即是在最好的时候卖掉了自己,行业普遍对于本土企业的长远发展信心不足。
收购即“冷藏”?
但不少业内人士认为,欧莱雅看中的只是美即的渠道,而不是产品本身。甚至有网友调侃:“美即高调成为N姨太,你还记得大明湖畔冷宫里的小护士和羽西么?”据了解,欧莱雅在2003年12月11日收购了小护士、2004年1月26日收购羽西。
昨日,快速消费品分析师陈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欧莱雅此次收购的一大原因自然是看中了美即的渠道。虽然进入中国也有一段时间,但对于中国市场还未彻底了解,特别是在二、三、四线城市的分销渠道及终端覆盖上还有待摸索和发展。而通过不断收购中国本土品牌,也有利于欧莱雅摸清中国的渠道网络,继续其在中国的扩张脚步。
对于美即的未来,陈庚则认为还需市场来决定,但美即拥有欧莱雅这个强大的后盾,在欧莱雅全新理念的熏陶下,品牌建设和运营管理方面会更加规范化。
和君咨询合伙人闫强则告诉记者,欧莱雅既然看中美即的渠道,就必然会支持美即的发展。如今外企收购本土企业的品类结构越来越多元化,其目的主要也是狙击竞争对手,抢夺更多的市场份额。相关数据显示,欧莱雅近年在中国的经销状况有所下滑,日化整体行业的年增长率则为10%至15%,而面膜市场的年增长率达20%至30%,作为该细分领域的冠军品牌美即去年增长率达29%。面膜对于在这一领域弱势的外资日化企业来说,吸引力自然很大。“因此,欧莱雅必定会通过支持美即品牌的发展从而拓展自己的产品种类。”
国产品牌出路何在
美即2012年的年增长率为29%,这让人不禁纳闷,在发展如此不错的情况下为何甘愿被欧莱雅收购?对此,陈庚表示,美即愿意“嫁”入欧莱雅这个“豪门”,肯定有它自身利益的考量。即使现在发展势头不错,但随着未来市场渗透趋于饱和,美即必将遇到更多地竞争,因此决定寻找靠山也是美即品牌发展战略的一部分。
不过,本土品牌频频“卖身”外资的现象引发了人们对于本土品牌出路的担忧。“未来中国本土企业的发展可以分为三类:一是本土企业自身持续扩张做大与外企进行竞争;二是渐渐衰弱;三是被收购。”陈庚指出,中国品牌做大做强过程中往往面临被外资巨头收购的局面,这是因为境内企业希望借助世界巨头的知名度提升销售额,实现更加宏伟的产销目标。
不过,陈庚认为,如果一个根植于本土的品牌发展遇到瓶颈,通过被收购获得了资金及技术的优势而得以存活,那对于整个日化行业来说就是好事,所以不必过度地纠结于企业的性质是外资还是本土。
闫强也表示,中国如今也有许多好的日化企业,虽然在品牌建设、资金优势、技术等方面不如外资,但重要的是本土企业“接地气”,分销渠道已下沉至三、四线城市,辐射面也很广,未来本土企业依然可以把握机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分得一杯羹。 (来源:中国网)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