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俊岭 ○编辑 王诚诚
一边是跌跌不休的上证指数,一边是屡创新高的创业板指数——今年,特别是二季度以来的创业板翻番行情让不少阳光私募爱恨交织,并开始反思错失创业板的投资逻辑。
“今年创业板可谓一枝独秀,并牛冠全球各大股指,这也是我今年反思最多的一方面,当面临市场风格转换时,当新经济取代旧经济,经济结构可能出现转型时,我还固守自认为的价值而忽视了可能的一系列的变化。”盘点近半年的投资心得,某知名私募人士感慨称。
无独有偶,谈及自“1949”以来的创业板“翻番”行情,一位自始至终未参与创业板炒作的某私募负责人言语中也流露出不少遗憾,“尽管从市值上看创业板仅属小品种,但与之失之交臂仍值得我们反思。”
今年以来,以科技、传媒、医疗等为代表的新兴行业大幅上涨,而以煤炭、建筑、钢铁、水泥等为代表的旧经济行业却持续下跌。创业板的结构性行情让不少“押宝”新兴产业的公募基金大放光芒,不过,与公募大胆做多创业板相比,私募却对此番炒作谨慎得多。
据相关数据显示,截至7月25日,今年以来非结构化的股票型私募平均业绩为6.31%,远远落后于同期主动股票型公募基金15.58%的成绩。而在其中,未参与或轻仓参与创业板是其跑输公募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少私募人士认为,没有参与创业板的原因是,私募资金小,不具备控盘能力,无法与庞大的公募基金群体抗衡。“创业板盘子小,拉一个涨停所需要的资金对公募基金来说并不多,但对私募来说,可控性不及公募基金,资金不足容易遭到公募的群体绞杀。”
此外,对于阳光私募而言,控制风险比获取利润更加重要。因为公募基金有最低仓位限制,买了创业板股票可一直持有做高净值,而私募可以零仓位,客户赎回压力更大。
伴随创业板的疯狂,A股市场也再度掀起一轮概念炒作热,之前有云计算、物联网,现有3D打印、大数据、可穿戴,只要有故事可讲,自然就会得到市场的疯狂追捧,这显然有悖于一贯奉行价值投资的众多专业投资人。
对于时下盛行的炒作逻辑,天马资产管理公司董事长康晓阳表示,在全流通的当下,造假和讲故事成为新的财富模式,有些故事已脱离基本常识,某些报表看起来更像在经营毒品,但市场却依然为此欢呼雀跃。“我不知道,这样的游戏将如何收场,但最终受伤的,一定又是可怜的大众和那些贪婪的人们。”
事实上,不止私募对此保持冷静,南方基金投资总监邱国鹭也感慨称,今年的行情,谈基本面你就输在起跑线上了,股票评级不再是买入和卖出,而是“可炒”与“不可炒”——“可炒”的,再贵也敢上,“不可炒”的,再便宜也不看。 (来源:上海证券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