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发布调查称,同款进口车在中国卖100多万元,而在美国的价格仅约合人民币35万元。一石激起千层浪,进口车究竟有多暴利,成为了大家讨论的热点。
通过一组一组国内外车价的对比,我们的确看到进口车在国内外的售价有着巨大的差距,即便扣去了各种税额,中间的差价格依然大得惊人。这是否真的意味着车商在价格垄断和获取暴利?进口车真实的销售链条又是怎样?带着这些疑问,记者专门在杭州本地对多家进口车经销商进行了走访调查。
未征税价格不应与已征税价格做对比
说到进口车利润高的问题,几家经销商却不约而同首先把讨论的焦点集中在了用来做对比的两组价格上。
“我们可以看到,报道中用来做对比的国内价格,往往是厂方指导价,但是实际上在现在的车市中,大多数车型的实际成交价要比指导价低许多。”一位宝马销售经理透露,如今像宝马740这样的车型,实际让利幅度达到22个点,也就是说指导价是140万,实际成交价才110万左右,其中的差价达到30多万元。而这30多万,往往也被算进了“暴利”部分,着实冤枉。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就是税费制度的不同。到美国进行过多次考察的业内资深人士张建业表示:“根据美国的税收制度,商品是在卖出之后,再按照实际售价进行征税的,也就是说,我们拿到的这份汽车价格,是尚未征税之前的车价。而在中国则不同,我们的汽车是在实际销售之前,就已经完成这些征税环节了,所以4S店提供的车价已经包含了税额。拿一个还没完税的价格和一个已经完税的价格作对比,从起点上就已经不公平了。”
这种税费制度上的区别,决定了从一开始就在计算方法上产生了错位。而我们都知道,进口车的流通环节比较复杂,从产地发货到最终售出少则需要两个月,多则长达半年。这就意味着,车商需要提前支付车款以及相关税额,在这几个月的流通周期内,车款与税额产生的资金成本,在目前“进口车暴利说”中大多又被忽略了。
厂商售后成本、宣传成本往往被忽略
有人提到,进口车之所以暴利,是因为目前进口车销售基本只有单一的4S店渠道,这让进口车从定价开始就全由国外厂商说的算了,所以有纵向垄断的嫌疑。
关于这一点,张建业也提出了另一种说法。他认为,之前也有人会通过一些特殊渠道去买进口车,但是接下来涉及到维修保养时,车主就会遇到很大问题。而如今的进口品牌4S店,需要在服务上投入大量的人力成本和设备成本,目的就是为了保障售后服务,然而这其中的成本也往往被大家无视。
“我们先不说一家4S店的建店成本,在日常运营中,维修售后需要的投资就已经非常可观。首先是人力成本,售后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一家大规模的4S店有30—40个销售人员已经足够,但是它的售后人员就可能需要上百个。另外车间里的各种设备,以及大量的配件库存,都是成本。”
对于厂方或者总经销来说,为了保障售后维修的高效,它们也需要在全国设立多个配件中转库,销售规模越大,需要的中转库数量越多,库存配件数量也越大,这里牵扯到的资金可想而知。
另外,每款新车上市,每次营销活动涉及到的市场宣传费用,也是不得不提的部分。张建业举了一个例子:据统计,凯迪拉克在今年上半年投入的广告宣传费用达到将近3亿元,这其中的大部分集中在了XTS这款新车上,但XTS从今年年初到7月份,在国内的总销量还不到1万台。如果要把这些宣传费用分摊到每台售出的XTS上,这个数字的确非常吓人。
-事件回放
媒体集体指责进口车暴利
近期全国媒体都对进口车暴利这个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关于进口车价格为什么高得离谱,此前车商的说法大都是因为中国对进口车征收的税额高。但显然,这次大家对这一说法产生了质疑,原因很简单,用最简单的加减乘除就能算出:进口车商在刨除税额后,依然拥有惊人的利润空间。
以奥迪为例:从北美购置一款3.0T的Q7,折合人民币约为46万元。而同一款车子,到了国内4S店的价格即便是优惠后,依然超过100万元。这样的对比数不甚数,宝马、奔驰、奥迪、路虎等进口车品牌无一幸免。
当然,大家的算法不至于这么简单,进口车需要征税,这一点是众所周知的。关税、消费税和增值税,粗略来算,一台进口车在国内售价约1/3是三种税额的总和,就像上文所说的奥迪Q7,100多万购车款里光税额大约就有30多万元。
接着,问题就来了。即便是除去进口车的税额,国内外的价格差依然令人很难接受。
对此,有网友甚至指出,在全球金融萧条的环境下,许多进口车就是靠在中国市场获得的暴利才得以渡过难关。
-记者手记
车价怎样才合理?
面对“进口车暴利说”,经销商几乎全是一肚子苦水。
在采访中,一位路虎销售经理忍不住跟我吐槽:厂方赚多赚少我不敢说,但是如今的经销商,想要微利都很难,何况暴利。
拿路虎来说,厂家给经销商的返利一般是12-13个点。去年路虎一台200万的车,经销商直接降价20万销售,相当于直接亏本卖,算暴利吗?虽然现在一些厂家摸到了消费者的心理,先把指导价定高,之后再为降价预留空间,但是最后的价格还是市场说了算。
仔细分析来看,之前媒体算的那笔利润帐,的确过于粗放了一些。
怎样的价格才算合理?如果只是简单地拿两个价格做对比,显然有点武断。当我们真正深入到商家,帮助他们把这笔销售账细细算一遍,我们才渐渐看到真实的市场。
追求利润,是商家必然的法则。漂洋过海而来的进口车,本身就不可避免地附带了比欧美本土市场更多的成本,同时我们也要客观地看到海外汽车行业与国内4S店的实际服务中存在的差异。
所以在记者看来,简单地计算汽车利润,同时把商家的利润提升到一个道德层面,从本质上说似乎不太合理。正如一位业内人士在采访时所说:“市场是最公平的调节师,如果消费者觉得不合理,无法接受,会选择不买。”另一个层面,商家也希望用更合理的价格争取更多的客源,毕竟利润最终要靠成交才能实现。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