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常亮 上海报道
8月22日午间,光大证券(601788.SH)董事、总裁徐浩明突然辞职。此次高层动荡,最惨痛的打击或许将是创新引擎的戛然熄火。
根据《中国证券业发展报告(2013)》,2012年证券公司经纪、发行承销、资管和自营的总收入占比分别为39%、14%、2
%和22%。收入结构与1970年代的美国证券行业基本相似。
2012年5月券商创新大会召开后,作为首批三家创新试点券商之一,光大在自营创新业务上铆足了力气。
光大证券2012年年报显示,“自营权益类证券及证券衍生品/净资本”为84.48%,比上年大增38.13%。2012年半年报中,该数字高达94.39%,距100%上限相差无几。
而行业龙头中信证券(600030.SH)是65.97%,海通证券(600837.SH)仅35.02%,广发证券(000776.SZ)为36.79%。考虑到光大的行业排名,其剑走偏锋之态跃然纸上。
权益类和衍生品资产大幅增加的前提下,今年1月底,公司公布的80亿元再融资方案曾震动市场,其第一大投放方向便是“加大创新业务投入,优化公司收入结构”。
公司高层推动下,光大的业务资源被迅速动员起来。
据本报了解,光大证券整体创新业务由高层直属的业务统筹小组负责,实现各部门间的创新协作,并及时上传下达。各项目动态以月报形式通报各部门,创新业务部门和风控部、合规部及必要的支持部门,都会就创新业务讨论,以提高沟通效率。由高层督办的创新业务甚至达半月一报。
为将创新业务从“兵工厂”装备到“第一线”,“我们去年底进行了高强度的创新业务巡回培训,每周末都召集当地营业部老总和营销总监进行专项培训。”光大某营业部负责人表示,“创新业务部门负责人要飞赴各地赶场,受训人员还要进行严格测试。”
这番努力没白费,光大在数个创新领域获得首发资格。
2012年底到2013年初,光大获得银行间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主承销业务、私募基金综合托管业务、权益类证券收益互换业务及代销金融产品业务资格。
其中,“权益类证券收益互换”是光大策略投资部的重要业务,为业内熟知。但该部门现被暂停自营3个月,该项业务据信已停摆。
本周三,光大投行部的“银行间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主承销”业务亦遭暂停。短短数日,光大获得的四大创新业务资格便熄火一半。
“未来要在矫枉过正和不拘一格间寻找平衡,积极探索如何从规避风险、防范风险转向主动排查风险、管理风险。”徐浩明受访时曾表示。
然而,这番表态在一连串乌龙事件面前,显得无比苍白。监管层对风控的要求可能收紧,正成为业界最关心的问题。
沪上某券商量化团队负责人表示,“光大出了问题,是否导致监管层"收口袋",恐怕答案很快就要揭晓。”
巧的是,就在乌龙指爆发前,监管层已明确提升“风险控制”的调门。
8月6日,证监会主席助理张育军调研国盛证券时表示,券商在创新发展过程中要加强员工职业操守建设和人才培养,要把风险控制放在创新发展的首要位置。
光大乌龙指的涟漪,正扩散到整个行业。
作者:常亮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