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香港信报报道,尽管建行(939)业绩表现理想,然而,该行仍要面对美国银行减持股份的阴霾。曾为该行最大外资战略股东的美银,其所持建行H股的禁售期将于本月底届满。部分分析预期,过去近五年曾四度减持建行“班资回朝”的美银,有可能作终极一沽,悉售手上市值逾11
6亿元的建行股份。
对于会否于禁售期届满后出售余下所持建行股份,以及两行未来战略合作的展望,美银发言人接受查询时,一概不予置评。
金融海啸后,美银自2009年初以来已四度减持建行,套现近2000亿元。美银2012年报显示,截至去年底,美银持有20亿股建行股份,于本月底解禁;建行中期报告则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美银仍持有上述股份,占总股本0.8%。按照上周五建行H股收市价5.79元计算,该批股份约值115.8亿元。
事实上,踏入8月以来,建行面对较为庞大的沽空压力,单日沽空金额及比例于上周五曾上升至5.3亿元及39.4%,接近上月内银受钱荒困扰时的高位,反映近期投资者或因预期该行股价有机会回落而作出对冲部署。
昔日以战略投资者姿态斥巨资入股内银的外资股东,在金融海啸后相继减持内银套现,被视为迫于无奈。然而自2011年起,内地经济开始步入下行周期,作为百业之母的银行业难免受压,息差收窄之余,同时面对不良贷款趋升,高增长率不再。
故此,外资股东近年的减持行动,被外界解读为对内银信心程度下降。
高盛集团董事长兼行政总裁劳尔德曾表示,今年5月全数出售工行(1398)股份,与高盛在中国的投资策略并无关系,而是因为对于高盛这样大的公司,长期持有一间公司的股票代价昂贵,而持有业务相同的公司股票,则更加昂贵和有风险。无论背后动机为何,对于外资股东,尤其是本身从事金融业的股东,投资内银的诱因似乎已大不如前。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