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俊生
8月26~27日,中石油4名高管因涉嫌违纪先后被查,这被中石油内部视作前所未有的高管人事 “地震”,同时引发舆论广泛关注。短短两天时间,中石油系统内部就有4名高管被“一窝端”,这显示了中央反腐败的坚强决心,但也证明了中石油系统内部腐败情况的严重。
对4位高管的调查刚刚开始,他们到底有何违纪行为目前尚未公布,但可以想见的是,像中石油这样的大型央企,掌握了太多的市场资源,实际上给了高管们广阔的市场寻租空间。据报道,这4位高管都曾负责过上游勘探开发业务,而这被认为是最“肥”的,他们因此拥有了巨大的寻租空间。
值得思考的是,作为一家大型央企,中石油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严重的腐败“窝案”。我们当然可以说这几个正在接受调查的高管目无法纪,也可以说中石油内部对高管的要求太过松弛。
进入新世纪以来的十多年,央企在做大做强方面成绩斐然,在经济运行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8月20日,财政部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7月央企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157507.3亿元,同比增长9.8%;累计实现利润9458.4亿元,同比增长14.9%。在今年上半年宏观经济增速持续减退的不利背景下,央企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无疑令人欣慰。
央企的这份“成绩单”也暴露出了我国经济结构中的问题,央企之所以能够“一枝独秀”,关键的原因在于政府将很多市场资源交给了它,使其在很多领域逐渐形成了市场垄断局面。而这种机制也使央企高管在市场上养成了“唯我独大”的习惯,利用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规避监管,滑向腐败的泥坑。
按理说,央企的高管基本上是由政府任命的,因此他们本质上属于公务员的序列,但有关部门担心的是,如果将对央企高管的管理等同于公务员,可能会减退这些高管经营企业的动力,使央企重复计划经济时期效率低下的情况。因此,现在国资委要求央企按企业化运作,投身到市场中去,高管拥有充分的企业经营自主权,在薪酬上也普遍高于公务员。在这样一种机制下,央企高管可以依赖与政府所具有的特殊关系,轻易地获得市场资源。内部管理和监督机制上的不完善,外部监督的乏力,非常容易导致部分高管滋生腐败。
8月2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央企要用改革的办法和调结构的措施解决存在的问题,建设“阳光央企”。“阳光央企”,就是要将央企置于严密的社会监督之下,特别是一些已经成为上市公司的央企,更应该自觉地接受来自资本市场的监督。在这方面,包括中石油在内的很多央企上市公司,改进的空间是十分大的。此次中石油4位高管接受调查,中石油在其发布的公告中居然说 “不影响公司的正常经营”,其间透露的是对市场的傲慢无礼,也反映出公司对有关事态的刻意隐瞒。4位高管被“一窝端”,已经严重影响了中石油在资本市场上的形象,怎么能说没什么影响呢?
打造“阳光央企”,是央企反腐的重要目标。只有通过制度保障,强化当期监督,才能让央企在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中发挥骨干作用,真正在市场化的浪潮中引领中国经济健康发展。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