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银行本次增资扩股7.8亿股,以每股3.8元的价格成功竞卖,成功吸金约30亿。 |
8月19日,在浙江股权交易所,温州银行完成其成立15年来最大规模融资。对于此次融资背景,温州银行董事会办公室工作人员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由于温州银行
业务发展、业务扩张很快,为了使资本跟业务匹配,以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温州银行本次增资扩股7.8亿股,以每股3.8元的价格成功竞卖,成功吸金约30亿,而其在增资扩股说明书中对温商、浙商的格外青睐对本地民资入股银行业带来不小的刺激,据悉,本轮增资扩股中有8家浙、沪、温企入股。
“银行是高利润行业,年资本回报率一般会在10%以上,甚至可能高达20%,在目前经济情况下,一般企业可能只占到5%—10%。”对于温州银行股份为什么备受民企青睐,一位行业人士如此评述。
不过,值得关注的是,由于温州银行近两年在异地大铺网点,其资本金补充日益迫切。
早在2012年,通过对老股东配股和发行次级债的方式,温州银行就已经融资18.6亿。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黄宪教授认为,温州银行近几年快速的区域扩张已经与其“支温、支小、支市民”的定位相偏离,而此次大量吸纳温州本地资本,或可成为其战略回归的机会。
“如果温州银行把这30亿继续拿到全国去铺网点、简单跨域经营、扩大规模,那这次融资的意义将大打折扣,并将错过金融改革的良机。”对于这30亿资金的去向,黄宪直言不讳。
增资扩股占总股本3成
“无论是融资规模还是扩股股份规模,这次增资都达温州银行历次增资以来规模之最。而对温州银行这样体量的银行来讲,作用也不容小觑。”熟悉温州银行的人如此评价其近日发生的增资扩股行动。据悉,温州银行此次增资扩股股份占募集后总股本的31.10%。
事实上,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这已经是温州银行第二次增资扩股。
早在2012年9月,温州银行就向公司在册股东以每10股配2股的比例实施配股,共增发2.19亿股,股本从15.09亿增至17.28亿。
而本次增资扩股方案也早在2012年12月股东大会就已审议通过。对于本次增资扩股,当时提出本次增资扩股价格不低于其2012年末经审计后的账面每股现金净资产(3.17元)的1.2倍,约3.8元/股。
本次增资扩股采取现场竞价的方式进行,据悉,参与此次认购的既有温州银行的老股东大自然集团房地产开发集团有限公司,也有新湖中宝(600208.SH)这样的新股东。而经过激烈角逐,最终包括上市公司新湖中宝在内的8家沪、浙、温企成功入股。
据了解,为了保持其国有控股的结构,温州银行在增发预案阶段就已对意向方的认购进行了一定的限制,如单家公司的认购数量不得超过此次总发行量的50%,即3.9亿股;增发结束后,单家公司持股比例不得超过总股本15%。
在此次竞价会上,新湖中宝认购3.5亿股,动用资金13.3亿元,是本次认购金额最高的拟入股企业。如果此次新湖中宝认购的3.5亿股股份顺利获批,其持有温州银行的股份比例约占13.95%,同时也得以弥补其在2012年与温州银行1.07亿股份无缘牵手的遗憾。
2012年,在天津金融资产交易所,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通过“异地远程网络电子竞价系统”对持有的1.07亿股温州银行股份竞价交易。当时意向受让方超过十家,新湖中宝、东方航空、新明集团成为最后符合竞买条件的三家。
不过,经过20轮自由竞拍和延时竞价,最后新明集团以4.4亿元的价格成功竞拍,约折合每股4.11元,以比起拍价3.82亿元高出5800多万元(增值率达到15.17%)的价格胜出,与温州市财政局成为温州银行两大最大股东。
此前,温州银行国家股占比7.43%,国有法人股占比17.19%,民营法人股和自然人股占比75.38%,其前十大股东股权较为平衡。
对于大量民间资本参股温州银行,一位行业人士指出,“这可以增强它的独立性,形成国有股份和民企股份的制衡,避免地方政府将其作为地方财政的第二补充。”
受益于温州金改和国家对民间资本参股银行业的政策鼓励,温州银行此次增资扩股备受民企青睐,不过,温州银行去年的经营状况并不理想。
营业利润下降15%
据温州银行2012年年报信息,温州银行2012年资产总额达到833.33亿元,全年营业利润总额7.19亿元,同比下降17.7%,净利润仅5.48亿,同比下降14.97%,营业收入也仅同比微增0.38%,但不良贷款率达到1.35%。
对于经营效益下滑,温州银行给出的解释是,“营业经营成本相对上升,受机构网点扩张影响,成本支出增加”。
2011年末,温州银行共计拥有68家分支机构,其中60家营业网点,4家分行和4家辖属支行,共有员工2045人,应付员工工资2.2亿元。而仅仅一年时间,到2012年末,温州银行就新扩10家分支机构,其中增开1家分行和8家辖属支行,新增员工210多人,员工工资也增加到 2.7亿元。
实际上,为了完成这一超速扩张,体量不足1000亿的温州银行颇为吃力,也因此造成其资本金紧张,从而不得不通过发行次级债和增资扩股来补充资本金。
2012年12月,温州银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公开发行总额为12亿元的商业银行10年期次级债,温州银行享有在第五个计息年度附有条件的按面值赎回全部次级债券的选择权,此债券票面年利率固定为6.50%,每年付息一次,用于补充本银行的附属资本,以提高资本充足率。
而在2012年9月,其已经通过向老股东配股的方式募集资金6.6亿元,全部用于补充核心资本金。
不过即便如此,去年温州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仍然有所下滑,拨备覆盖率也仅155.53%,刚过国家监管红线。
除了大规模扩张以外,温州金融风暴也是其资本金吃紧的重要原因。
2012年,温州银行不良贷款率达到1.35%,不良贷款余额6.07亿元,增加2.47亿元。同期,温州银行作为原告起诉的超过1000万的金融借款合同纠纷就有16件,涉及金额2.67亿元。
跨区经营烂摊子难收
对于此次温州银行增资扩股,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其对温商、浙商的明显青睐。
在温州银行2013年增资扩股的说明书中,其明书“温商、浙商企业优先”、“销售超10亿元的温企优先”。
对此,温州银行董事会办公室工作人员称,之所以这样考虑,“一是跟当前的大背景有关,处于鼓励温商、浙商回归实体投资这样一个背景之下,二是温州银行本身的地位就是支持温商。”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系教授黄宪认为,温州银行此轮增资扩股中明显偏爱温商、浙商意义重大。“因为当地股东对本地情况熟悉,所以除了融资动力比较强之外,更有意义的是,本地股东对银行经营策略的影响有助于更好地解决本地民间实体经济融资难的问题。”
黄宪认为,经过这么多年发展,我国的民间资本已经有一个比较良性的积累,尤其在江浙一带。不过,相对于急剧增长起来的民间资本而言,良好的投资渠道则相对缺乏,私人财富的拥有者不知道该去哪里、如何投资,因而导致了大量的民间信用和投机行为。在他看来,如果温州银行能够抓住金改的机会,利用好民间投资,对双方而言都是好事,“对温州银行而言,是发展战略重心回归的机会;对温州的民间资本而言,则是为民间资本拓宽投资渠道,使民间投资更加阳光化。”
2012年,自从温州成为金改的综合实验区以来,温州就试图通过两种方式来拓宽民间资本的投资途径:增加温州银行业股份中的民间资本比例、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进行股份制改造。而温州银行作为本地法人银行,也必然担负起温州金改的强劲推动力量。
不过,相对于温州银行在温州金改中的作用而言,黄宪更为关心温州银行30亿融资的去处。“温州银行这几年的发展偏离了当初‘支温、支小、支市民’的战略重心,温州银行应该借此机会,重新回归。”
温州银行前身是温州市商业银行,最初定位以“支温、支小、支市民”为战略方向,然而,从2007年启动跨区经营战略开始,温州银行战略布局重点转向跨区域经营。
早在2006年末,温州银行在温州本地就有68家网点,而从2007年其在衢州设立第一家分行以来,短短6年时间不到,温州银行已相继在衢州、宁波、杭州、上海、丽水等地设立5家分行,包括分行在内共计20个营业网点。这一数据几乎占到整个营业网点的1/4。而在温州本地,根据温州银行的最新数据,营业网点才62家,不增反减。
“不同规模和类型的银行应该有相对不同的业务边界,城商行应该将其定位为地方银行,根植于本地,而不是轻易搞跨域经营,这也是我国城商行的通病,加剧了银行的同质化经营。”黄宪表示。
另外,温州当地一位银行业高层也认为,温州经济和信用文化很有中国特定区域的特点、也很有发展前景,中央把温州定位为金融综合试验区不仅仅是对解决民间借贷问题的简单考虑,它有着更多的期盼和深度的思考。所以,温州银行更应在“金融综合实验改革”上谋略和做功课。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