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4个交易日的股价节节败退,光大证券终于在8月26日迎来大幅回升,“乌龙指”的影响似乎正在慢慢消退。
8月25日下午,针对市场关注的一些焦点问题以及舆论方面对上交所的非议,上海证券交易所终于召开了网上新闻发布会,对“8·16”光大证券“乌龙”事件后媒体
对其的“不作为”质疑予以回应。发布会详细回答了市场普遍关注的十方面问题,但业内人士认为其在是否信用交易,即光大是否拥有天量自有资金的解释含糊不清。此外,虽然目前仍有人质疑上交所监管无能、在推卸责任,但“8·16”事件或将成为T+0制度改革助推剂。
未临时停市引争议
上交所对于“8·16”异常交易后未进行临时停市的原因作出了三方面的解释:一是现有的法律依据不充分,二是市场必要性不突出,三是参考了境外市场。
财经评论员皮海洲认为上交所抛出的三条理由都不能令人信服,“基本上是在推卸自身的责任,为光大证券乌龙指事件发生后上交所方面未能及时进行临时停市的不作为行为寻找借口。”
首先,《证券法》规定,“为维护证券交易正常秩序”,交易所可以决定临时停市并报告证监会。即使“依据不足”,上交所也可以就此事与证监会方面进行沟通。但上海一名券商分析师指出,从上交所新闻发言人的答复中,并没有看到上交所在这方面的行动。
此外,在回答为何未考虑取消交易的问题时,上交所发言人表示,光大证券虽然在极短时间内报送了大量订单,但每一笔订单都符合交易规则的规定。上述分析师认为,上交所轻描淡写的一句买者自负,就试图推卸必要情况下没有进行临时停市的责任。上交所甚至发布公告,告诉投资者“上交所系统运行正常”,而不是向投资者预警,这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内幕交易。
信用交易解释模糊
上交所打太极式的回应,引发了市场质疑。一位大型券商自营人士表示,“作为规则的执行者而不是制定者,上交所做出相关决定的依据必然也只能是现行规则。”
不过,上述人士认为,交易所发言人在回答“为何没有对券商自营席位交易数量、金额进行前端控制”时存在一些含糊不清的解释,也就是外界普遍质疑光大证券是否拥有230多亿巨量自有资金。
上交所发言人表示,几乎所有交易所都不对证券交易进行前端控制,只严格要求市场参与人在交收日(通常为T+3日)承担交收责任,违者事后追责。
但其同时提到:登记结算公司建立了最低结算备付金制度,要求证券公司缴存结算备付金,并在交易结束后的次日缴足结算资金,以完成交易的交收。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证券公司的自营交易是“超额买入”或“信用交易”。
“这段说法有点模糊,没有详细解释如何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完全超额下单(账上没有230亿,却买入了230亿),以及怎么防范过度透支,而仅仅表示不能简单认为是‘超额买入’或‘信用交易’。”上述券商人士表示。
实际上,“如果账面上没有那么多钱而又下了单,唯一的解释就是信用交易。如果没有进行信用交易,那么账面上必须有234亿才能下234亿的单,少一分钱都下不了。”上述人士进一步解释,“但对于自营、资管等部门以及公募基金等都是不允许信用交易的。”
上交所欲推“T+0”
上交所发言人在发布会中表示:通过此次事件,应加快推出“T+0”机制,减少因缺乏纠错手段导致的市场风险。
如此表态迅速被各方解读为推动A股市场走向成熟的好消息,分析人士认为,“乌龙指”变相加大了“T+0”制度推出的必要性,反过来可能对券商股形成一个重大利好。
华泰证券一位中层人士认为,“成熟市场几乎都是T+0的制度,如果能因此推出T+0当然是好事。”
普通投资者也表现出对T+0的期待,但市场上仍然有不同的声音,一个典型的质疑是:T+0的制度对散户不利,因为散户获得信息的速度没有机构灵通,逃跑速度自然也拼不过机构。
“不能因为行人很多就不修马路给汽车开,况且用汽车代步是趋势。”一位私募投资总监认为,“在国外,机构投资者的比例是远大于散户的,占比在70%-80%,而在国内市场机构占比就小得多,可能只占30%-40%。未来机构占比越来越大是大势所趋。”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