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伯牙
实习记者 杨曙霞 西安报道
渭北工业区虽然成立仅一周年,但已经在西安市的发展战略中成为核心。最近,关于渭北发展的规划及政策密集出台,除了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外,西安市还在制定《关于加快西安渭北工业区建设若干意见》,提供更多优惠政策。按照西安市设想,到2020年渭北工业区工业总产值要达到7000亿元,占全市的40%。
渭北工业区能否崛起,它的发展道路又有何不同?西安渭北工业区开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副主任金乾生接受了本报专访。他认为,渭北工业区是建设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关键所在,也是关中乃至西北发展的关键,要用超前眼光看待。
产业定位先行
《21世纪》:渭北工业区是大西安发展的一个重点,西安市领导也说过要举全市之力来打造这个工业心脏。渭北工业区开发建设已经一周年了,现在势头怎样?在大西安里是什么样的定位?
金乾生:西安要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要带动整个地区的发展,首先要把工业做大,这样经济总量才会大,才能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西安市委市政府在这个认识上是很明确的。
西安秦岭和渭河之间的核心市区,将来主要的承载功能包括生活、服务、教育、科研等,要把工业从这个区域逐步地向外转移,到渭北工业区去。我们想通过渭北工业区的发展进行一些探索。如中国航空产业该怎么发展,我们在阎良已经做了试验,就是专业化分工、产业链配套、集群化发展。
《21世纪》:这跟政府的主导是相关的?
金乾生:是,从体制上讲政府不应该主导,应该由企业来主导。因为真正的专业化分工和集群化发展是市场造成的,不是政府制造出来的。渭北工业区必须是产业先行,靠产业最终形成一个新型城市。渭北是一个后发展地区,发展产业,就要和传统的开发区竞争。
开发区有三种环境,一个环境是城市环境,还有一个环境是投资环境,包括政府高效率的服务、优惠的政策和地价,现在大家主要是拼地价、拼政策,拼的血流成河。但是很多人不明白,真正的发展需要一个产业环境,前两个只是必要条件,充分条件是产业环境。
《21世纪》:产业生态?
金乾生:你叫产业生态,我叫产业链。产业本身的配套发展能力由产业环境决定,而不是由投资环境决定。渭北工业区从传统的房地产带动走向产业聚集、产业带动;从传统的招商引资走向产业链构建、产业环境建设。是先有产业规划再有城市规划,不像过去先搞城市规划再去招商引资。我们是产业定位先行,只做适合某种产业发展的环境,这就是区别。
渭北工业区要追求长远发展,这个西安市委市政府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搞工业不能急功近利,工业投资、建设、试生产、取证、达产,没有五六年是见不了效益的,不像房地产,钱投进去楼建起来就可以卖钱了。
两条腿走路
《21世纪》:你说的这个渭北设想很好,但是很多地方都有发展任务,在任务压力下,有时候招商引资会……
金乾生:现在是起步阶段,要两条腿走路,招商引资也得搞。但是招商的时候我们很清楚该招哪方面的,比如汽车类的都是我们招的重点,放在高陵组团;工程机械、建筑机械是临潼组团重点;大飞机、小飞机都是阎良组团重点。现在目的性强了,招商该往哪儿走、该找谁就比较清楚了,而且产业链上还会自动产生项目。
我们最近在做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首先是避免相互之间同质竞争,我这里的责任就是负责监督,从一开始就把好关口。
当然现在要是有其他的大项目我们还是欢迎的,不能理想化,完全理想化是很困难的。所以既要有目标有追求,同时还要脚踏实地。我们前五年两条腿走路,五年以后就一心一意干这几个产业,大家不要把压力都压到工业产值、GDP上。
《21世纪》:渭北其实也有一定的工业基础,原来有陕汽……
金乾生:对,它的基础比较好。我认为有几个基础,一个是整个西安的基础,西安比较有特色,它不是一个轻工业城市,而是重工业和国防工业城市,不管航空航天、电子电力、船舶、机械,这些过去都是大工业,所以这个基础是牢固的。
更重要的是教育科研基础、人才基础,比如在西安办一个航空企业,招人很方便,不管是技术工人,还是高级技术和管理人员都能做到就地取材。
高陵和阎良原来已经有基础了,高陵已经发展了十几年,阎良发展了八年,只有临潼这个组团是从零开始。现在就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加科学地规划,原来总体发展层次还是低一点。另外要明确产业定位,要集群化发展,改变以往发展方式。
真正的产业转型升级面对的事情是很多的,中国这种遍地花开、一哄而上做产业的习惯,到了转型升级往高端走的时候必然要出问题。
不创新就没有必要搞开发区
《21世纪》: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开发区带动模式问题,西安无论是高新区、经开区这些老的开发区还是渭北工业区,都是一种开发区带动思维。但是现在开发区带动模式已经出现一些问题了,渭北应该怎么走?
金乾生:我们现在还在探索、试验。很多人没把开发区搞清楚,如果不是为了创新,我指的是体制创新,就没有必要做下去。就整个国家来讲,不是改革开放中国能发展吗?开发区只是一个缩影,改革产生了开发区,改革带来了开发区的高速度、高效益和高效率,所以只要改革受阻,开发区发展就不行了。
现在全国的开发区都遇到了问题,不光是西安的,开发区应该怎么办?我认为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讲。第一,体制创新如果停止,开发区就没有设立的必要了。开发区最大的意义不只在于我们发展新的产业,追求高的速度,更重要的任务是改革创新。但是现在全国大部分开发区发展速度放缓,这跟整个宏观形势是相关的。开发区应该往新型政府的方向发展,新型的政府首先和经济、社会的关系很清晰,不要办那么多国有企业,基本职能是管理社会服务大众。其次,开发区管委会必须是小机构大服务,小政府大社会,现在开发区管委会越做越大,和区县政府一样大,用现有的区县政府就行了,要开发区干什么。第三,核心是和现有行政区的关系。
《21世纪》:这方面现在矛盾很多。
金乾生:对啊,现在是大部分开发区让行政区制约住了,想快也快不了,上海浦东新区、苏州新区,他们最终是建立了新型政府。中国行政机构改革的方向不就是建立新型政府吗?开发区做了有效的实验,而且先行了一步。
西安现在采取的模式是和行政区共建,利益共享。想把开发区的长处和行政区的优势结合起来,这是西安现在探索的一种方向,所以组建渭北工业区三个组团管委会是由行政区和开发区合起来的。这样比原来好一些,原来人家行政区和你没关系,开发区是开发区的事,行政区是行政区的事情。
《21世纪》:这能解决哪些问题?
金乾生:主要是征地拆迁问题,招商引资是开发区的优势,投资项目引进后如果地拿不到,企业就进不来。现在行政区合进来以后这方面明显加强了,渭北也在做试验,下一步渭北工业区应该把这两个优势都发挥出来。
渭北能否实现目标?
《21世纪》:渭北工业区的规划目标是到2020年要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40%,目标能达到吗?
金乾生:非常费劲,要到2020年把298平方公里建完以后达到这个目标。实际上哪有那么快的速度,2020年能把大的基础设施建完就不错了,2015年前要达到25%的目标应该问题不大,但到2020年占到40%确实问题还是很大,如果做得好的话也有可能。所有产业链上的要素都要靠市场机制来聚集。关键问题是宏观政策,土地、资金都卡的很紧,没有地没有钱想做事很困难。
《21世纪》:西安一直在提加快非公经济的发展,因为之前的国有企业和兵工企业占的比重很高,要发展工业的话,仅靠大项目大企业能行吗?
金乾生:你说的是一个很关键的问题。陕西省、西安市民营企业的比例都在上升,经济要有活力要有效益还得看体制。发展民营经济让经济充满活力,还是一个根本性的选择,国进民退不能再搞了。
对于渭北工业区来说,第一是坚持军转民,军民融合发展;第二是体制转型,不要走单一所有制;第三就是大企业带动,专业化分工、集群化发展。没有大企业也不行,阎良没有西飞的话,给谁配套,也不能说有了西飞就行了,这个关系还是要处理好。中央企业不是地方说了算的,但是大家在产业分工上去合作还是有可能的。
《21世纪》:西安提出建设国际化大都市,肯定要有产业支撑,而且产业外向度要提高,参与国际分工,那怎么样提高工业外向度?
金乾生:外向度和产业选择是有直接的关系,大部分大牌汽车是国外的,所以还得国际合作。这跟三星所带来的效应是一样的,三星一来韩国人就来了,各种各样的设施都要跟上。
国际化首先是产业的国际化,不要以为外国人来旅游的多就是国际化大城市,关键是他们要来这里定居,要提供他们能做的产业,把学校办好。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搞大跃进,国际化大都市不是人为制造出来的。
作者:李伯牙 杨曙霞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