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国集团(G 20)领导人第八次会议将于5日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随着时间的推移,G 20的基本功能已从抗击国际金融危机的应急机制,逐渐回归到强化全球经济合作、推动各国政策协调的重要平台。G 20的使命发生变化,既是全球经济发展步入新时期的客观要求,也是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化、各国利益诉求分散化的真实写照。
从历次峰会成果看,G 20在凝聚全球共识、应对金融危机、修补金融体系、抗击经济衰退方面功不可没。最初几次峰会上,深切感受到唇亡齿寒之痛的与会各方在“救市”攻略上达成了广泛共识,并向国际社会发出承担相应责任的承诺。
自打2010年6月举行的多伦多峰会,G20的重心开始从协同刺激转向协调增长上来,各方在短期应急时形成的同心同德逐渐弱化,而与会国家在长效治理观念上的南辕北辙,慢慢成为阻碍宏观政策协调、拖延金融秩序重建、延缓全球经济增长的“坚冰”。从2010年下半年的韩国首尔峰会到去年的墨西哥洛斯卡沃斯峰会,G 20内部之间的争吵无处不在———从制定财政与货币政策到解决全球经济失衡,从应对气候变化到重建国际金融秩序,莫不如此。
先说美联储的量化宽松政策(Q E),G 20多数成员对此早有不满。在几年前的首尔峰会上,美联储因推出Q E2而遭到多国抨击。但美联储并不在乎其货币政策的外溢效果,在此之后依旧我行我素地推出了Q E3和其加强版。在本次圣彼得堡峰会前,有关美联储将退出Q E的预期重创新兴国家资本市场,巴西等国代表明确表示应把上述问题放到议题当中,但从行事风格看,美方似乎并未将货币政策的外溢效果真正纳入考量。有分析认为,美联储一旦将新兴经济体逼到死角,美国经济最终也难逃再陷衰退的命运。
再说重建国际金融秩序。从历届G 20峰会来看,发达经济体与发展中经济体之间就这个议题的“南北对话”变得越发艰难。其中,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改革就是明证。原本是2010年做出的决议,却因美国方面的拖延迟迟未予落实。
总而言之,透过G20历届峰会,不难发现这样的事实:
首先,经过本轮国际金融危机洗礼,全球经济版图发生了位移,但这种以新兴经济体集体崛起为主要特征的转变,从量变上讲仍处于积累阶段,对照危机前的坐标进行观察,各经济体之间的相对位置并未发生显著变化。换句话说,发达经济体在世界经济格局和国际金融秩序中仍处于主导地位,并希望通过各种修补措施来维系当前局面,而谋求更多话语权和影响力的新兴经济体尚未成功,未来更是任重道远。
其次,在全球化的今天,所谓“脱钩”只是不现实的幻想,无论发达经济体还是发展中经济体,二者已牢牢捆绑在一起,任何独善其身的企图最终都会落空。顺应历史潮流,加强合作与对话,充分进行政策协调,才能分享到世界经济发展的成果。
最后,G 20使命的转变,也显示出当下许多全球性议题都并非危机性问题,而是长期性难题。在强劲、可持续、平衡增长的框架下,G 20需要强化领导力和执行力,推动多边合作、完善协商机制,循序渐进地为全球经济再平衡等疑难杂症找到正确答案。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