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观察 > 资本市场
宏观 | 金融 | 公司 | 产业 | 财经人物

私募投资发展进入良性循环渴望公募牌照

来源: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从2004年第一只阳光私募诞生算起,阳光私募已有10年的发展历程。日前,上海证券报对京沪深三地18家阳光私募的调查显示,经历10年的艰难前行,阳光私募已经整体进入了盈利期,管理规模也稳步上升。调查同时还显示,阳光私募渴望得到公募牌照,愿与公募站在同一投资起跑线上。

  ⊙记者 屈红燕

  六年大浪淘沙 整体实现盈利

  尽管大部分私募成立于2007年的牛市高峰期,随后大盘经历了长达6年的调整,至今上证综指依然徘徊在2000点以下,但阳光私募整体却已进入了盈利平衡点,接近三成的阳光私募管理规模超过30亿元,堪比中小型公募基金。

  调查显示,在这18家阳光私募中,13家已经实现了盈利,占受访阳光私募的比重为72%,另有4家表示基本实现盈亏平衡,占到受访阳光私募的比重为22%,还有一家私募没有给出答案。在本次调查中,还没有一家阳光私募表示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

  阳光私募的整体实力不容忽视,接近三成的阳光私募所管理的资产规模超过30亿元。调查结果显示,在这18家阳光私募中,管理资产超过50亿元的有3家,占到受访阳光私募的比重为17%;管理资产30亿元-50亿元之间的有2家,占比为11%;管理资产10亿元-30亿元的有3家,占比为17%;管理资产5亿元-10亿元的有7家,占比为39%,管理资产5亿元以下的有3家,占比17%。

  阳光私募的投研实力也在不断上升,上海一家超大型私募的投研人员甚至达到30多人。调查结果显示,3家阳光私募的投研人员超过20人,占受访阳光私募的比重为15%,7家阳光私募的投研人员为10-20人,占比为39%,8家阳光私募的投研人员为4-9人,占比为44%。

  在管理规模不断扩大和研发实力逐渐上升的同时,阳光私募的每年运营成本也在不断上升。调查显示,5家阳光私募运营成本为1000万元以上,受访阳光私募的比重为28%,9家阳光私募的运营成本为200-500万元,占比为50%,仅有2家阳光私募的运营成本在200万元以下,占比为11%。

  在成本项中,工资构成了最大的支出项。调查结果显示,10家阳光私募认为工资是最大成本项,占到受访阳光私募的比重为的56%;3家阳光私募认为,信托账户费用是最大成本项,占比为17%;3家阳光私募选择“其他”选择,占比为17%。

  分析人士认为,经历了6年熊市的大浪淘沙后,阳光私募已经进入了良性发展轨道。一方面,经受住牛熊考验并获得了客户的信任,资产管理规模不断上台阶,盈利能力也在上升。另一方面,在盈利能力上升的同时,阳光私募在投研方面的投入也不断加大,业绩表现有更好的保障。多家大型私募曾对本报记者表示,“从成立以来,我们股东从来没有分过红,每年把所有的盈利都重新投回公司,就是为了追求成为一流的资产管理机构。”

  培育自有客户减少银行销售渠道依赖

  今年一季度以来,多家银行事实上已经暂停了代销私募产品,私募销售面临“断流”。但本报本次调查发现,目前阳光私募并不特别看重银行停止代销私募产品,背后的底气正是阳光私募自身所培育了客户群体。

  超过三成的阳光私募认为,银行暂停代销私募产品影响很小。调查结果显示,4家阳光私募选择“无影响”,受访阳光私募的比重为22%;2家私募表示影响“很小”,占比为11%;11家阳光私募表示影响“一般”,占比为61%;没有一家阳光私募选择影响“很大”。

  观察人士认为,银行曾经占据阳光私募销售的主要渠道。在2009-2010年那轮小牛市中,多家阳光私募凭借良好的业绩得到了银行的鼎力支持,规模也迅速从2个亿左右迅速扩大到20亿元左右。在这一过程中,银行渠道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先冲规模,再稳定业绩”,是那个时候多个排名靠前阳光私募的共同选择。

  阳光私募对银行渠道“又爱又恨”。让人爱的是,银行具有强大的客户资源,高端客户云集,具有极强的销售能力,甚至一天之内可以为阳光私募募资上亿元。但让私募“恨”的是,银行掌握着绝对的话语权,在销售私募产品时,不仅要拿走部分固定管理费,还要染指私募的收益分成部分,要拿多少,基本是银行说了算。在银行销售渠道面前,阳光私募处于完全的弱势地位。

  更让阳光私募头疼的是,银行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极低,一般亏损超过5%就开始询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超过10%就开始赎回。银行客户的不断赎回,也导致私募穷于应付,无法专注投资。新价值就曾先受益于银行销售渠道,规模一度达到50亿元,后在下跌市中饱受银行客户不断赎回的折磨,“如果再有50亿摆在我面前,我一定断然拒绝。”新价值投资总监罗伟广痛定思痛地说。

  阳光私募同时也在积极培育自有的客户群体,并且取得了初步的成就。调查结果显示,7家阳光私募主要的客户来源为自有客户,占受访阳光私募的比重为39%;10家阳光私募的主要客户来源为银行渠道,占比为56%;1家阳光私募为其他渠道,占比为6%。

  此外,部分阳光私募的直销能力也在增强。深圳某私募最近管理规模迈上了30亿元大关,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其中接近一半规模是由自己销售的。事实上,越来越多的阳光私募愿意揭开朦胧的面纱,部分私募首席执行官甚至成了公司的代言人,活跃在媒体之上,通过各种平台与投资者交流,树立独特的公司形象。一般而言,私募直销客户的特点是忠诚度高,能与公司共度难关,这也是越来越多的私募重视直销的原因。

  在微博、微信时代,记者也观察到,多家阳光私募建立起了自媒体,向市场及时传达观点和看法,让公司的投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渴望公募牌照 拥有相同市场待遇

  相比10年前,阳光私募无疑已经发展壮大,但与公募行业相比,私募行业的发展依然面临着税负不公,不能直接开户,被机构资金歧视等不公待遇。但这一状况将有所改变。自今年6月1日起,新的《基金法》正式实施,私募也被纳入监管,自此拥有了合法的身份。另据中国证监会公布的《资产管理机构开展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业务暂行规定》,私募也将被允许发行公募产品。

  阳光私募难掩对公募牌照的渴望。调查结果显示,15家阳光私募表示将积极关注,未来会申请公募牌照,受访阳光私募的比重为83%,仅有两家私募表示无申请计划,坚持以私募产品为主。

  在夹缝中成长的阳光私募,渴望获得公募牌照,向真正的资产管理机构转变。公募牌照带来以下好处:

  一是投资门槛直接从100万元降至1000元,由于高净值客户毕竟有限,投资门槛的降低将直接增大潜在客户的基数。

  二是私募不需要绕道信托或者用有限合伙的模式进行开户,绕道信托增加了私募的成本,而有限合伙模式则使私募可能承担着比公募更重的税负。

  三是在取得公募身份后,不再担心被机构资金排斥,私募的身份使其很难接收到机构资金,尤其是保险、社保等大型机构的资金。

  在阳光私募最关注的行业问题中,拥有与公募一样的市场待遇,已成为私募最大的诉求之一。上海某管理规模超过50亿元的大型私募表示,“新基金法实施后,私募能否完全拥有与公募相同的市场待遇,建议两者一致。”深圳某老牌私募也表示,希望在私募纳入监管的同时,也拥有一个公开竞争的环境。

  但阳光私募对于真正发行公募产品也心存忧虑,因为很多私募都是抱着先拿到牌照再说的态度。广州一大型私募直言,“应该降低发行公募的刚性成本,否则没有几家私募能玩得起发公募的亏损。”事实上,从2007年的大牛市后,公募基金的规模基本停止了增长,基金的利润也多被银行销售渠道蚕食掉。如果沿着公募基金的老路去发展公募基金,阳光私募未必能够赚钱。 (来源:上海证券报)
business.sohu.com false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https://paper.cnstock.com/html/2013-09/06/content_337867.htm report 3371 从2004年第一只阳光私募诞生算起,阳光私募已有10年的发展历程。日前,上海证券报对京沪深三地18家阳光私募的调查显示,经历10年的艰难前行,阳光私募已经整体进
(责任编辑:谢伟) 原标题:私募投资发展进入良性循环渴望公募牌照

我要发布

  • 热点视频
  • 影视剧
  • 综艺
  • 原创
锦绣缘

同步热播-锦绣缘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神雕侠侣

大结局-神雕侠侣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封神英雄榜

同步热播-封神英雄榜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六颗子弹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龙虎少年队2

龙虎少年队2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奔跑吧兄弟》

baby14岁写真曝光

《我看你有戏》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明星同乐会》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非你莫属》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一站到底》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搜狐视频娱乐播报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鹏嘚吧嘚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第16集

匆匆那年大结局

隐秘而伟大第二季

乔杉遭粉丝骚扰

The Kelly Show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

客服热线:86-10-58511234

客服邮箱:kf@vip.soh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