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清算银行5日发布的全球外汇市场成交量调查报告显示,人民币首次超过瑞典克朗、港元,进入全球十大交易最频繁货币榜单,成为世界第九大交易货币,日均交易额占全球交易总量的2.2%。国际清算银行认为,人民币在全球外汇交易中的飙升符合中国货币国际化的努力。
人民币首次跻身全球十大货币标志中国经济之崛起
人民币首次跻身交投最活跃的国际货币行列,《华尔街日报》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反映出中国这一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崛起。
“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这标志着人民币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也说明我国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副主任吕随启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暨南大学国际商学院副院长孙华妤也表示,人民币进入全球十大外汇交易货币行列,这表明国际社会对人民币的认可度越来越高。人民币在国际上已从单纯贸易计价功能发展成为贸易计价与金融计价“双驱”模式,呈现出更合理、更稳健的格局。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正当时
当前正是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好时机。“目前欧元、日元汇率不太稳定,大家对这些货币的信心不够,使用会减少。与此同时,我国有政策支持大家使用人民币做结算货币,很多企业也愿意使用人民币。趁此时机,人民币可以扩大在国际上的使用规模。”孙华妤认为。
美国投资大鳄罗杰斯近日表示,21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中国也是唯一的可以不断崛起的国家。他表示,近几年他将投资的重点放在了中国,目前正持有大量人民币,希望人民币的国际化步伐能够进一步加快。“我在用美元,但人民币我是不会卖的。”罗杰斯说。
汇丰银行驻伦敦的外汇电子交易部负责人表示,过去一年来人民币在贸易和投资领域的成交额一直在大幅增长。
全球支付服务公司Western Union Business Solutions的调查显示,2013年上半年,美国公司的人民币支付量较上年同期增长近90%。调查显示,人民币目前在美国对华支付中占到12%,高于去年上半年的8.5%。
外汇兑换公司剑桥商业集团高级副总裁阿尼尔-索拉普说:“随着中国放松对银行业的监管,一些公司最终会发现人民币与欧元平起平坐。现在它进入前十了,更多公司会意识到用中国货币结算的紧迫性。”
人民币国际化之路依然漫长
虽然人民币的日均交易额达到了1200亿美元,国际社会对人民币的认可度越来越高,但我们应该看到,与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经济体相比,中国还有很大的差距。吕随启指出,“日元的日均交易额约为12300亿美元,占到全球总规模的23%,而人民币交易额只占到全球总规模的2.2%,不足日本的十分之一。对此,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认识到存在的差距,在亚洲我们还不是日元的对手,人民币国际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商务部国贸经济合作研究院院长霍建国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也表达了类似观点。他认为,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对外贸易额将不断增加,人民币交易规模也将不断扩大,但在全球交易市场上所占的比例不会发生大的变化,这将是一个缓慢上升的过程,全球交易市场的现有格局不会在短时间内发生大的改变。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也曾表示:“英镑和美元成为国际主要储备货币分别用了55年和50年,人民币国际化也将是一个长远的过程,最终将于2040年成为最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
陈雨露主持的专家组发布的《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3》指出,目前在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上还存在三个障碍:一是我国当前贸易大而不强,产品缺乏竞争力,企业在贸易中使用人民币结算的意愿与能力均不足;二是金融机构的国际化发展滞后于贸易活动;三是外汇市场上人民币与外币的直接兑换数量太少,租用美元、欧元的全球清算系统使得人民币交易费用进一步提高,导致人民币国际使用的便捷性不足。
中国应为人民币国际化扫清障碍
目前,我国的人民币国际化还停留在经常项目下的自由兑换,并没有实现资本项目下的自由兑换。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上升,中国需要统筹考虑制定人民币国际化的总体目标和实施步骤,要为国际化创造条件。”霍建国表示。
实际上,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已经写入金融“十二五”规划当中,上海自贸区也先行试验资本项目兑换,这些都将为人民币国际化扫除障碍。中国经济网评论员梁瑜认为,我们必须认识到,“不能为国际化而国际化”。我们必须控制好系统性风险,健全微观机制和市场经济体系、加强金融监管、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只有把各项准备工作做足做好,才能有效地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迎接人民币成为真正国际货币的时代,并尽可能地规避由此带来的风险。(中国经济网记者张静 刘潇潇)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