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吉林松原,谁是当地最赚钱的民营油老板?
答案只有一个:张瑞霖。
张瑞霖为MI能源控股有限公司(01555.HK,下称“MI能源”)董事长,MI能源在吉林油田所属大安、莫里青及庙3区块的产油量每年超过100万吨,比松原其他所有民营油企总产量的一半还多。
随着中石油
多名高管相继被调查,MI能源随之成为关注的焦点。而MI能源包括张瑞霖等多名高管曾在中国石油、中国石油吉林油田公司(下称“吉林油田”)任职的履历,更是成为“口实”。
昨日,MI能源发布公告,表示张睿霖购得掌握大安、莫里青及庙3三个区块的分成合同的MI公司过程“严格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市场惯例”,并表示公司各项业务均正常运营。
低调的石油大鳄
9月5日,本报记者赶赴吉林找到了MI能源的松原所在地。此时,MI能源的生产部门已经不在松原市区,“后来三个项目(大安、庙3、莫里青)分别成立了三个公司,生产部门都搬到各个前线了”。MI能源内部人士表示。
MI能源注册地在开曼群岛,但其总部设在北京。财报显示,MI能源去年销售收入为34.86亿元,净利润高达7.08亿元。
这其中,东北的三大区块贡献功不可没。仅大安区块,经国家矿产委员会油气专委会审查批准的探明储量就高达1亿多吨,这片蕴藏财富的区域也是MI能源公司如今重拳出击的开采之地。这让当地其他中小民企相形见绌。
受制于低渗透的复杂地质结构,在松原,其他多数小油田已是在亏损下负债运营,当地第二大民营油企香港亿阳实业公司,在最红火的2010年,年产量也仅有8万吨。“企业赔钱的例子太多,有的企业手里三个区块,打了20多口井,但一个月也只有十来吨油。”香港亿阳实业公司投资开发部人士说。
这让当地的其他同行对张瑞霖刮目相看,他们认为,MI能源虽然没法跟吉林油田比,但民企能做到这份上,很不容易。由于有更好的薪酬待遇,这几年,不断有人跳槽到MI能源公司。
而在前述内部人士心中,张瑞霖是个大人物,“张总在油田待了20多年,我们对他是敬畏的,因为没有能力他做不到这么大的事”。
不过,张瑞霖来松原的机会并不多,留给当地同行的更多印象是低调、寡言少语。
MI能源的能量并不局限在国内,尤其上市后,在海外并购上屡屡在石油、页岩气、煤层气找到突破口。2011年,该公司就曾宣布拟以总对价1.7亿美元(可调低)收购 BMB Munia Inc.在哈萨克斯坦西南部的Mangistau Oblast的合约地区进行勘探钻井和石油开采活动的全部利益。“哈萨克斯坦那边的开采成本更高,但产量也高,那边属于灰岩,渗透性比较好。”前述内部人士介绍。
三区块几度转手
MI能源方面称,拿到的油田区块并不是直接从吉林油田手里获得,而是经过了两次较大的转手。“我们的油田也是从其他(公司)手里转过来的。”前述MI能源内部人士表示。
公开资料显示,1997年12月至1998年9月,中石油与海外合作方澳大利亚环球石油公司先后签订了吉林省大安、庙3、莫里青等三份油田开发和生产石油合同。但此后,澳大利亚环球石油公司就因当地地质情况和投资环境而萌生退意。这些区块(90%权益)其后转让给了美国微生物(Microbes Inc)公司,并在之后被注入旗下全资子公司MI能源。
根据当时的政策,与吉林油田区块的合资合作,必须是外资。为拿到这些区块,2003年5月,张瑞霖等人在香港注册成立远东能源股份有限公司(Far East Energy Limited,下称“远东能源”)。当年8月,远东能源以213.4万美元(当时约合2000万人民币)收购MI能源100%股权,大安、莫里青及庙3三个石油区块落入张瑞霖袋中。目前,MI能源由张瑞霖、赵江波(张瑞霖妻子)、赵江巍(赵江波弟弟)通过远东能源旗下四家全资子公司控股。
MI能源官方网站显示,张瑞霖在收购MI能源之前曾任吉林三环石油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主席兼总经理,赵江巍曾任该公司技术部门负责人。
回应暧昧关系
为加强监管,在油田勘探开发过程中,吉林油田一般会将技术、财务、采办等监管人员派驻到各民营油企。而与之不同的是,MI能源与中国石油、吉林油田的联系更为紧密。
本报记者调查得知,在MI能源上市前后,当时的执行副总裁宁德玉,2005年至2007年就出任过吉林油田对外合作及合资经营部门的项目经理。而吉林油田对外合资合作部门,正是当地民营油企承包油田区块,需要紧密“切磋”的“要害”部门。
除此之外,MI能源高级副总裁寿铉成曾在中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及其附属公司[包括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中油国际(哈萨克斯坦)公司、中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及中国石油天然气国际有限公司]历任高管职务;副总裁张晓光曾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及其附属公司出任总地质师、采油厂厂长及钻采工程研究院院长等多个职务;董事会办公室主任王长林曾任吉林油田科长、办公室主任及副厂长等多个职务等。
对此,MI在最新公告中回应,该公司大部分外籍高管和中国籍高管等在张瑞霖购买MI能源之前就已经加入MI能源并一直工作至今,“在公司随后发展中,也有不少中国籍人才按照完全市场化的原则陆续加盟”。
对于外界的质疑,该公司人士也表示,油田拿过来后,最初的勘探方不是MI能源,接手开发也不是一开始打出的井就好。“吉林油田如果知道有这么个好地方,为何当初不自己开采?”
一个细节是,在莫里青区块,一口井下来少说要花六七百万,井越深每米增加的成本就越高,“现在还打了五六口水平井,技术比较先进,但每口成本要上千万,这种井就是吉林现在也没有几口”。
MI能源抽取效率较高的水平井中,日产量可达30吨的也很少,其他井口中日产量达到20吨的都很少,即便这样,依然是其他民企的十几倍。
实际上,在MI能源的三大区块中,也只有大安区块是最好的,每年产量超出90多万吨,其他两个区块则分别约1万到3万吨。
前述亿阳实业投资开发部人士称,吉林油田有意识把好区块拿出来的基本没有,只是后来勘探时候不是那么详细,通过后期项目研究,运气好的时候的确能捡到宝。“MI能源效益不错,也跟资源质量有关系,像我们大安那边是产量最高的,质量也不错。”
(编辑:朱逸)
作者:张国栋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