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智慧阿思达克通讯社9月12日讯,地方房地产政策分化与地王频现,已进一步引发市场对建立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的预期,有接近决策层的权威人士向大智慧通讯社透露,有关部门正在研究的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有望在三中全会前上报。
周三上午大智慧通讯社从该权威人
士处获悉,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尚处于在研究阶段,其强调这仅是一个政策建议,并非成型的政策制度文件。“建立房地产市场的长效机制已经形成一种共识,但从目前决策层这种共识与确定建立长效机制之间还有段距离”。
大智慧通讯社了解到,楼市长效思路的调控,并非静待最终的整体性方案出炉,才会有具体动作。实际上,在调控“靴子”落地之前,土地、财税、金融等方面对于房地产市场的改革已经开始。
**楼市调控思路再现分化**
近期,多地楼市调控政策出现分化。
被市场理解为调控收紧的如:郑州市主动抬高住房限购政策门槛,规定20岁以上的人才能买房;南京市要求市、区属国有独资、控股企业从一般商品房地产领域退出;北京推出限房价、竞地价地块。
被市场理解为调控放松的如:温州成为放松限购令的首个城市;安徽芜湖市规定在市区就业满3年的本科及以上学历免缴购房契税;深圳将普通住房价格标准从单价划定调整为总价划定,购房者所纳交易税费最高可减半。
对此,周三上午,国土资源部土地勘测规划院副总工程师邹晓云对大智慧通讯社表示,目前地方政府采取的一些行政手段是可以的,但是一定要有非常充足的理由,是经济需要的,另外还需要向中央部门进行报告沟通之后才能实施,这样才能避免地方政府为了地方政绩需求采取短期的行为,不顾地方经济的长远发展。
“目前的限购、限价相关政策还是较难退出的。最理想的就是在调控偏紧的整体基调下,中央政府应针对不同地方市场分类提出指导意见。”邹晓云认为。
中国城乡建设经济研究所所长陈淮在接受大智慧通讯社采访时也表示过类似的观点,地方政府在中央的框架下对区域供求平衡负总责。
中国房地产学会副会长陈国强周三在其新浪认证微博上指出:楼市核心指标在8月份的集体减速,主要是受去年同期基数较高的影响。不过,这些数据也显示一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的楼市已出现明显的分化,楼市调控的难度增加。
**地市行情或打乱调控节奏**
9月4日,融创中国(01918.HK)以刷新全国单价地王(7.3万元/平方米)的代价在京夺地后,次日,沪、杭、苏三地又连现地王。业内人士认为,这有可能会招致新的调控政策出台。
陈国强对大智慧通讯社表示,经济基本面有所好转之后,政府对于楼市的容忍度,或者说对于房价高涨的底线会有变化,不排除这一轮地价的飞涨会引来新一轮调控政策出台的可能,或者会有新的调控手段面世。
长江证券在其9月10日发布的房地产行业研报中也指出:作为“金九银十”的开局,“地王”井喷式的出现反映出楼市总体复苏,基本层面逆势转好。然而,“面粉”价格飙升,“面包”涨价难以避免,因此,地王的出现或推高房价预期,高房价恐倒逼调控升级。
就在融创中国创下全国单价地王之后,北京市相关政府部门已经开始有所动作和表态。北京市土地整理储备中心在其官网上明确北京市住宅用地的思路为:“高端有市场、中端有支撑、低端有保障”,并强调要“进一步增加自住型、改善型住房的土地供应”。
**调控长效机制短期难亮相**
楼市冷热不均,热点地市的进一步沸腾,给房地产调控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加剧了市场对于房地产调控长效机制建立的心里预期。
周三上午大智慧通讯社从权威人士处获悉,房地产市场长效机制尚处于在研究阶段,有望在三中全会上报,且强调这仅是一个政策建议,并未成形。他强调,建立房地产市场的长效机制已经形成一种共识,但这种共识与确定建立长效机制之间还有段距离。
亚太城市房地产研究院院长谢逸枫表示,“房地产发展长效机制”应该以法律、经济、金融、财经、税收的市场手段为主,并有保障房市场。主要的制度与政策体系包括“经济体制、住房按揭制度、商品房预售制度、基本住房制度、供求制度、土地制度(产权制度、土地使用制度、储备制度、土地招拍挂制度)、房地产金融制度、房地产税收制度、货币政策等。
他认为,今年或明年短期之内很难形成“房地产发展长效机制方案”。
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珏林此前对大智慧通讯社表示,长期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正在推进中,个人住房信息联网、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房产税城市试点工作这些都是长效机制建立的基础性工作,未来会在此基础上推进房地产长期调控的法制建设。
王珏林强调,长效机制虽未落地但目前已经影响了投资预期。
**市场改革实质性推进先行**
虽然长效机制短期内较难以成形、落地,但土地、金融、财税等方面的改革信号已此起彼伏。
8月28日,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报告时,双双均提到“扩大个人住房房产税改革试点范围”。
9月3 日,湖北省国土厅相关处室负责人向大智慧通讯社透露,今年三、四月份,国土资源部曾下发关于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工作的通知,要求地方上报2-3个试点单位,但最后试点安排以及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目前还没有接到正式的文件。
房地产企业再融资也取得实质性推进,9月6日证监会新闻发布会相关负责人上关于房企再融资的回答,明确上市公司和保荐机构在报送再融资申请文件时,应按照证监会相关要求同时提供公司专项自查报告、中介机构专项核查意见等相关文件。在不少机构人士看来,9月6日的表态,实际上已经把游戏规则清清楚楚交代了,这无疑也是几个相关中央部门最终协调一致的结果。按照这个表述,再融资的上市企业,已经可以照着操作了。
大智慧通讯社从投行渠道获得《关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再融资涉及房地产业务提交相关报告的函》。函件涉及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再融资涉及房地产业务的信息披露及申报要求等。
这份文件,使得再融资从监管层明确意见到实际操作层面落实,又进了一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