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2013中国信托业年度报告》(下称《报告》)在北京发布,提出信托业十大猜想。其中《报告》提出,潜在“刚性兑付”对信托业进一步健康发展形成了一定的威胁。
《报告》认为,“刚性兑付”的威胁在于使得信托公司在开展个人投资者的稽核信托项目时有了更多的顾虑。
在《报告》的客户群体分析问卷调查中,有5.37%的受调查投资者发生过亏损,10.06%的投资者未能实现预期受理。由此可见,对于九成的信托产品投资者来说,信托产品既无亏损,又可以实现预期收益率,具有"保本保收益"的特征。
“近今年信托业的狂飙突进发展态势,也与信托所谓"刚性兑付"下带来的"零风险"有关。”《报告》称。
不过,监管机构与信托公司对“刚性兑付”并未在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信托公司的产品合同中有明确的体现,“刚性兑付”似乎是行业的潜在的规则。
《报告》调查数据显示,占比49.7%的投资者要求能够接受收益率低于预期,但要求本金必须安全;38.48%的投资者要求投资信托产品的收益率不能低于预期收益率;7.88%占比的投资者能够承受部分资金亏损,但是亏损幅度不超过10%;3.94%的投资者表示可以承受本金亏损超过10%。这意味着,绝大多是的投资者对投资信托时是厌恶风险的。
“"刚性兑付"观念上要转变一下,投资者会有一个理性的过程。"刚性兑付"始终捅不破,会存在更大的风险。”长安信托总裁助理黄立军在回答本报提问时表示,“"刚性兑付"超过了市场风险长期是不可持续的。”
华融国际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郭继平认为,打破“刚性兑付”首先要加强信托产品信息披露的透明化,让投资者能够非常清晰的看到信托产品的投资风险;其次则要从法律法规方面对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其尽职尽责的内涵和外延进行界定。
那么,如果信托公司打破刚性兑付,信托公司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承担风险,是否可以承担风险?
《报告》预计,2013年6月末信托行业资产管理规模是9.45万亿元,其中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的规模是2.21万亿元。如果根据银行业二季度末的不良率水平,以1%不良率计算,信托行业潜在的不良基础资产规模不超过200亿元,目前信托业总净资产规模超过2000亿元,足以覆盖不良资产。
同时,在信托项目出现风险之后,项目方有问题可以通过一些措施化解:第一靠担保、第二找接盘人、第三处理资产。
(编辑:顾蓓蓓)
作者:李静瑕来源一财网)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