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孙翼飞
简介:近日,格力宣布召回美国和加拿大市场约225万台存在安全隐患的除湿器产品。这次召回或将让格力面临10亿元的损失。回顾近年来格力的海外化进程,更像是其“一厢情愿”的愿景。
召回事件
这一次,格力又栽了。
9月13日晚上,格力电器
突然发布公告称,将从美国和加拿大市场召回约225万台除湿器产品,该除湿机有可能引发过热、冒烟、火灾等危险。同时,也将积极应对美国合作伙伴的索赔诉讼。此次伴随召回公告一同而来的是,深交所发布公告称,因格力电器发生对股价可能产生较大影响、没有公开披露的重大事项,公司股票自2013年9月13日开市起停牌,待公司刊登相关公告后复牌。
格力落得今日的这步田地缘于6月20日的一则消息。
该消息称,格力美国分公司的另一股东Soleus公司将格力电器告上加州联邦法院,并提出1.5亿美元的高额索赔。
本是同一根利益链条上的蚂蚱,Soleus公司为何要咬“自己人”人呢?
Soleus公司的诉讼词道出了缘由:“格力电器在得知其生产的一款除湿器存在品质缺陷容易着火问题后,不但没有立即召回处理,反而要求Soleus公司进行隐瞒。”
另外,Soleus公司将此事报告给美国政府后,遭到格力电器的报复。这也成为Soleus公司和格力电器由甜蜜合作转为对簿公堂的导火索。
“格力电器从未威胁、打压任何合作伙伴。”目前,格力电器仅有这样简单的一句回应。
以目前的形势来看,难言格力能打赢这场官司。抛开官司不谈,单是225万台除湿器的召回,就足以让格力“痛”上一阵子。
根据相关资料提供的信息,本次格力召回的产品售价从100美元至400美元不等。
若按照150美元的均价,则总召回金额大约为3.3亿美元。在这些产品中,有一半型号较老。按照实际召回50%的比例计算,召回金额在10亿元左右。
根据格力方面披露的信息显示,格力上半年在手美元存款为20亿美元。“这需要财务上的现金流出,按照这个比例,支付压力不算大,仍可维持正常运营。”业内人士分析道。
负面缠身
业界还清楚地记得,有关于格力的上一个重要新闻依然是负面——6月份国家审计署公布审计结果,格力通过虚报节能空调销售安装数量,套取中央财政高效节能空调推广补贴资金2157.76万元。
而在这之前,接二连三的负面新闻让格力难以喘息。有业内人士调侃道:“格力的丑闻多过产品。”
2011年3月29日,广州市一处格力空调突然爆炸。事故发生后,格力做足了“公关”——第一时间清理现场、要求立案侦查。
然而,在公安机关侦查结果未公布前,全国媒体却收到了来自格力,而非第三方的调查结果:爆炸与格力无关,与人为有染。
此外,四川、山东、重庆、河南、河北等地也接二连三发生多起格力空调爆炸事故。
颇具讽刺的是,每次与这些爆炸声“琴箫相和”的不是格力正视事实的回应,而是那句“掌握核心科技”的广告语。
就在格力空调爆炸丑闻尘埃未定之际,又有消费者状告格力空调“能效欺诈”。
2011年国庆期间,深圳一消费者称自己在上个月买了一款刚刚出厂的能耗标识为“4级”的格力空调。而当时的大环境是,自2010年6月份国家空调能效新标实施后,3级能效成为家用空调市场准入的最低门槛。
2011年,因为“1赫兹好变频”那句广告,不少消费者和格力空调来了个热烈的“拥抱”。然而,业内人士都知道,以时下的技术水平,1赫兹的技术根本就难以实现。
“低频率运转会对压缩机造成损害,格力的这句广告根本就说不通。”一位业内人士对新金融记者说。
在负面新闻屡屡缠身之时,格力似乎只记得要做足“公关秀”,却忘了要给公众一个交代。
自6月份“骗补”事件后,新金融记者曾多次联系格力电器,但其新闻发言人的电话总是在接通后立即被挂掉。
海外承压
近年来,格力切入小家电领域,一招一式都在显示其多元化战略。
和格力投入的热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市场的冷淡。在家电市场,说起格力,呈现在脑海里的似乎就只有空调。
今年上半年,格力小家电营业收入7.16亿元,同比减少8.88%,毛利率为15%,同比下跌7.93%。
格力的野心不仅在于“不放过”任何领域的家电产品,更在于发展海外布局。
2001年6月在巴西工厂投产后,格力电器又在巴基斯坦和越南建立海外生产基地。今年3月,格力在纽约时代广场高调首秀形象片。
然而,和海外化进程节奏不相匹配的是,在今年6月15日,格力才第一次发布了其英文版年报。
去年,格力电器的海外营收已达158亿元,占到全部营收的16%。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也满面风光地表示,“未来3年格力国际化将大有进展”。
高调“鼓吹”的背后,是格力电器在海外上不得台面的生产线。在欧美市场,格力电器仍然停留在贴牌代工阶段。
更为悲凉的是,尽管格力在美国布局的产品覆盖空调、除湿机、取暖器、电扇和空气清新机等领域,但自始至终,品牌只能使用“Soleus Air”和“Soleus Air Powered by Gree”。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