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的时间里,关于中央企业明确主业、剥离副业的“改革”从未间断。
作为掌舵者,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下称:国资委)对于明确主业有着自己的节奏——2004年,中央企业主业的确认工作拉开序幕;到了2007年,陆续有7批共计150多家中央企业的主业得到
确认。而在随后的几年,前述部分央企又进行了主业调整。在这样的进度安排下,关注的焦点自然而然地集中到央企的副业上,普遍的观点认为,央企热衷发展副业,有可能加大国有资产风险。因此,剥离成为一种必须。也就是说,等待非主业资产的是改制、拍卖、无偿划转等处置方式。然而,对于央企来说,这样的“退场”是他们不愿意接受的。尽管国资委曾经三令五申,但一些央企却依旧执拗,游走在“不务正业”的边缘。
有利可图
前不久,国资委对于目前央企偏离主业的情况再度予以表态,“部分企业投资规模过大,偏离主业或产业链过度延伸,低效无效资产的规模明显偏大。”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在公开场合表示。
接近国资委的一位人士表示,这在很大程度上缘于对现状的不满,“目前来看,很多非主业的领域央企还在做,并且保持垄断性的优势,这与政策的导向相悖。”
“很明显的领域是房地产,现在有多少家企业按照要求完成了市场的退出?恐怕还很难说。”该人士坦言。
事实上,在2010年,国资委曾经要求78家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对地产业务进行调整重组,在完成企业自有土地开发和已实施项目等阶段性任务后有序退出,其中,只保留16家央企从事房地产业务。
迄今,距离这一规定的出台已有3年的时间,但执行的效果却不尽如人意。期间,国资委也曾对“退出”的情况进行了通报。例如2011年初,时任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的邵宁表示,2010年已有14家中央企业退出,估计2011年将有20多家企业完全退出房地产业。
然而,部分央企却采取了不退反进的策略,将本应放弃的副业变更为需要从事的主业,即房地产央企得到扩容,其中,包括鲁能集团、中航工业、新兴集团、神华集团、中煤集团等五家央企将房地产业务视作主业管理。据称,这最终获得国资委特批。
也就是说,被允许从事房地产业务的企业由16家扩容至21家。其他企业方面,也只有不到20家央企通过剥离或者转让方式,完成了国资委的要求。
追溯原因,广东省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广州市社会科学院高级研究员彭澎用“有利可图”来形容。“这不难理解,房地
产领域的利润还是比较高的,所以真正退出的央企并不多,毕竟在有利可图的行业要求退出是比较困难的,如果无利可图,情况当然就不一样了。”
以房地产央企中的中国建筑为例,该公司的半年报披露,今年1至6月,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87.89亿元,同比增长22.5%,相比之下,钢贸、冶金等行业央企的日子却没那么好过,以宝钢股份为例,上半年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37.03亿元,同比增长为-61.47%。
也正是因为存在行业利润率差异过大的无奈,出于经营压力,部分央企开始再度谋划副业。
比如,在金融、酒店甚至是海外投资等领域,央企也是身影频现,“非主业投资有可能加大经营风险,由于对投资领域的不熟悉,亏损事件常有发生,特别是在海外,例如众所周知的中铝昆士兰项目、中铁波兰项目等等,亏损原因都比较类似。”前述接近国资委人士表示。“此外,面对新的经济形势,哪些领域将成为央企退出的重点,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再“梳”主业
除了前述提到的对央企偏离主业的表态,黄淑和还认为,“越是形势复杂的时候,越要严密防范风险。”并对央企的投资运行提出了要求,“严把投资方向和节奏,不符合主业投资方向的坚决不准搞,过度依赖负债的坚决不许搞,投资回报率低的坚决不能搞。”
据悉,在国资委拟定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指导意见》中,国资委对梳理主业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整体来看,根据该份《指导意见》,央企将被分为四类。一为综合型控股公司,主要做股权投资;二为投资型公司,主要投资方向为“两国两重”(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重要自然资源、重要行业)、“一新一特”(新项目、特殊项目)的国家重点项目,集中对七大战略新兴产业的投资;三为资产经营公司,主要对不良资产进行整合;四为集团公司,即以相对单一领域实业为主的企业。
此外,在该种划分的基础上,国资委还将对央企的主业进一步界定,主业界定的指标包括所属行业的市场占有份额、占营收中的比例等。
这被业界看做是监管层的再度发威,毕竟,对于任何一家企业来说,新的经济形势要求新的发展思路。当然,央企也不例外。
“过去的10年间,我们可以看到央企的资产总额、营业收入都翻了几番,符合国家的要求,但是对于主业的精耕细作却依旧有待加强。”前述接近国资委人士表示。
根据财政部最新公布的数据,今年1至8月,纳入本月报统计范围的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继续保持增长,实现利润增幅上升明显。其中,营业总收入方面,1至8月,中央企业(包括中央管理企业和部门所属企业,下同)182546.2亿元,同比增长10.1%;利润方面,中央企业11164.3亿元,同比增长16.6%。
总体看来,前8月实现利润同比增幅较大的行业为电子行业、电力行业、石化行业、施工房地产行业等。实现利润同比降幅较大的行业为有色行业、化工行业、煤炭行业、机械行业等。
值得关注的是,前述财务数据远远高于国资委的要求。据了解,年初国资委曾对央企提出了全年利润增长10%的目标。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一目标或将超额完成。
但市场对于这样一种高增长却出现了另外的声音。业内认为,央企的利润表现是GDP增速的两倍,在目前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央企何以“持续向好”值得深究,类似于一枝独秀的情形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作用也不一定完全是正面的。
“在鼓励民间资本、民间投资的背景下,央企一家独大的格局势必要打破。”前述接近国资委人士坦言,“但这还要一段时间,毕竟现在才提出不久,还要观望下一步的实施情况,酌情考虑具体的规定和措施。”
此外,从《指导意见》来看,对于副业的剥离依旧没有明确的时间表,对此,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李保民曾表示,随着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建立,将会对副业的剥离有硬性的要求,但现在仍不是时候。
何去何从
事实上,对于央企“弃副从主”的要求,也曾有人并不赞同,因为对于一家企业来说,主副业的严格界限有时没有必要划得很清,也有很多“转行”成功的案例,多领域齐头并进也不为过。
那么,央企为何要陷入“主副门”的泥潭之中呢?原因在于,央企不是一般性企业,其从定位伊始就决定了不能分散布局,遍地“开花”。毕竟对于央企的使命,国家有着明确的表述——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只是央企职责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在关键领域发挥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同时提高核心竞争力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
然而,这一使命尚未完成,至少是在参与全球竞争方面,毕竟与很多享誉国际的企业相比,我们的央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要成功突围,专业化的精耕细作必不可少。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尽管还有很多悬而未决,但彭澎认为,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通过证券化的方式将成为加快央企的资产重组和整合,分离主副业的一个有效途径。
“我们想到比较稳妥的方式就是通过证券化,这也是央企比较能够接受的方式。”彭澎表示,“现在全国的很多地方都提出了国企证券化。以广州为例,总体要求是坚持走证券化、专业化的道路,进行重新调整和重组,以达到在一些领域稀释国有资产的目的。”
据介绍,就证券化的广度和深度来看,目前各地区都有相应的规定,根据可查阅的资料,目前除了一些地方国资委有对资产证券化率的目标设定,国务院国资委对证券化暂无硬性要求。“从设计层面到实施层面,由国务院国资委来安排和监督,效果会比较好。”彭澎表示。
当然,国资委对市场化的方向也予以了肯定,黄淑和曾在近日表示,国资委鼓励中央企业积极利用资本市场和产权市场吸引各类社会资本,优化产权结构,加快实现股权多元化,同时支持中央企业通过股权置换、进场交易等手段加快剥离非主业、非战略性资产,提升主业竞争能力。
此外,去年底修订并出台的央企业绩考核新办法也是对央企回归主业的一次规范。据了解,该办法明确规定了许多硬性指标,例如将企业变卖主业优质资产所取得的非经常性收益在业绩中扣除等。也就是说,如果央企还是一意孤行的“不务正业”,即使财务指标依旧“靓丽”,在新的业绩考核中,也很难拿到“高分”。
央企为何要陷入‘主副门’的泥潭之中呢?原因在于,央企不是一般性企业,其从定位伊始就决定了不能分散布局,遍地‘开花’。毕竟对于央企的使命,国家有着明确的表述——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只是央企职责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在关键领域发挥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同时提高核心竞争力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竞争。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