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牙
自1991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多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来,高新区发展已有20年时间,第三个十年高新区还能否带动区域发展和区域创新,如何带动?这些问题成为高新区发展中不可避免的问题,也是2020年中国建成创新型国家战略所要面对的关键问题。
日前在西安举行的启迪创新论坛上,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协会理事长张景安对本报记者表示,高新区现在暴露出一些问题,但它在优化局部创新环境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随着创新发展,高新区的开发模式也要与时俱进。
在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各地高新区在带动区域经济方面产生了裂变式的效应。
中国的科技园区,上世纪90年代初创办的时候有50多家,产值一共70多亿,去年产值达到了128603亿人民币;当年创收不到1亿美元,去年的创收是3760亿美元;当时上亿元的企业仅有7家,去年上10亿元的企业有2万多家。
不过,当前高新区在高速发展中存在隐忧是,一些地方的开发区在招商引资时通过压低地价、减免税收等优惠措施吸引大项目尤其是外资项目落地。
其次,创新是高新区发展动力之源,而当前创新还有不足之处。首先,创新受到了垄断影响,尤其是有些大企业的垄断影响创新,使得一些小企业因此而死掉。其次是缺少资金支持,在很多企业创新的前期,大量的项目因资金缺乏胎死腹中,因为中国这方面的风险投资和天使投资较少,而银行又不愿承担过多风险。
这些年来,大学科技园受到各地欢迎的一个原因是它可以依靠大学,把创新创业的资源集聚起来。不过,启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济武表示,科技园虽然是一种特殊、先进的园区经济,但很多地方就将科技园当房地产开发商一样对待,这实际上是不太公平的。因为科技园区要运行孵化器,营造园区整体创新环境,就必须持有一定比例的物业,而不是简单地建设之后就售出。
此外,阻碍高新区发展的一大瓶颈还来自高新区自身的管理机构。
随着这二十多年的发展,高新区经过创业和二次创业之后,其开发范围扩大,而且管委会这样的管理机构也越来越臃肿、效率越来越低,高新区自身成为影响其发展的关键因素。
不过,张景安透露,国务院曾组织讨论想搞一个比管委会更好的模式,但讨论的结果是管委会模式花钱少、办事多,搞另外的模式还不如管委会模式好。
眼下,高新区自身的改革面临一个新的变化,即随着高新区的做大,产城融合加速,很多地方的高新区在经历二次创业之后,传统开发区域已经变成了新城区。在新型城镇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第三个十年高新区及其管委会将面临新的任务与发展阶段。
“高新区集聚了大量的创新要素,涌现出大批有竞争力的企业和产业集群,是实现创新驱动,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域。”科技部火炬中心副主任杨跃承认为,现在高新区所面临的功能升级主要是从创造供给到创造需求,即从工业化功能到城市化功能的提升。
“创新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寂寞的长跑。”张景安说,只要与时俱进,未来也可以创造新的开发模式,这也会创造更新的东西。
作者:李伯牙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