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深圳9月24日电(记者吴俊)第二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21日至23日在深圳召开,本届慈展会现场对接慈善项目总计342个,金额17.08亿元。慈展会被视为我国慈善行业的“风向标”“晴雨表”,这些对接成功的项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我国慈善行业的部分趋势和现象。
传统领域仍是“慈善洼地”
从本届慈展会提供的慈善项目内容来看,慈善的外延正在不断扩大:捐款捐物是慈善,献智出力、提供服务也是慈善。一位参加慈展会的观众这样描述:“凡是有利于世界变得更美好的事情,都是公益慈善性的。”
但记者了解到,尽管慈善的外延不断扩大,慈善新领域不断涌现,本届慈展会的慈善资金绝大部分还是流向传统慈善领域。
据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司长詹成付介绍,本届慈展会实现了慈善资源有效对接,优化配置。全国各地向本届慈展会组委会办公室提交了1054份对接申请,经相关评估程序遴选出1001个项目入围项目库,最后共有342个项目实现对接,对接总额达17.08亿元。
主办方根据项目服务对象领域,将所有项目分为妇幼家庭、青少年教育、老年残障、劳务工关怀、社区发展、性与性别、医疗卫生、灾害救助、生态保护、文化艺术、公益支持能力建设和其他等12大类,其中对接金额排名前三的是:灾害救助类合计9.5亿元,占比55.62%;青少年教育合计2.95亿元,占17.27%;社区发展类合计2.57亿元,占比15.04%。可以看出,灾害救助、青少年教育、社区发展3个领域是我国慈善资金的主要支持方向。
公募基金仍是慈善主力军
随着相关法规逐步完善和民间机构登记注册放开,近年来各种草根公益组织如雨后春笋,数量激增。它们天生具有平民性,为普通人尤其是大学生投身公益慈善所首选。本届慈展会参展的NGO(非政府组织)达到629家,规模最大的“社会组织展区”成为草根公益组织尽展风流的天下。
同时,不少企业成立了非公募基金会,成为推动慈善事业发展的新生力量。中国社科院日前发布的民间组织蓝皮书指出,2010年中国公募基金会与非公募基金会的数量基本持平,但现在非公募的数量已接近公募的1.5倍。
但从本届慈展会最后的项目对接情况来看,出资最多的仍是公募基金会(含慈善会)9.78亿元,占比57.25%;其次是企业捐赠5.15亿元,占比30.15%;再次是非公募基金会2.1亿元,占比12.23%。
深圳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分析认为,由于非公募基金会多数是企业发起成立,其资金投向计划性和针对性相对较强,由于其在慈展会上的资金提供没有列入年初预算,因此在资金提供上稍显薄弱。
而公益慈善项目提供主体主要是公益性社团和民办非企业单位,他们提供的项目占比59%,涉及资金10.09亿元。他们是公益慈善项目的主要策划主体、执行主体和服务主体。
“现代化”与慈善相得益彰
本届慈展会对接成功的项目受益面覆盖内地31个省市区。但从分布上看,呈现两个显著特点,一是灾害多发地区接收资金较多,二是现代化大都市接收资金量较多。排名前三的是:四川、甘肃等西部地区合计9.9亿元;广东(含深圳)合计2.88亿元;北京(含全国性机构)合计2.15亿元。
深圳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分析认为,北京、深圳等现代化大都市慈善团队专业能力、人才资源、项目质量等现代慈善要素较发达,因此能吸引更多的慈善资源。
与此同时,现代化大都市拥有较好的法制环境,为慈善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生态。例如,深圳早在1997年就出台《深圳经济特区捐赠公益事业管理条例》,开全国慈善立法之先河。十多年来,深圳的社会结构、慈善政策、慈善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上述法律法规已滞后于慈善事业的发展。深圳市民政局组织起草了《深圳经济特区慈善事业促进条例(送审稿)》,这一条例送审稿在“允许慈善组织投资经营,鼓励超额捐赠,放宽免税收入范围”等方面均有所突破。本届慈展会专门召开立法论证会,对这一条例送审稿展开讨论。
深圳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说,本届慈展会目前仍有675个项目未找到合适的资助、捐赠方,合计需求资金13.4亿元。这些项目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主要集中在公益支持、青少年教育、老年残障类公益等领域。要让这些项目顺利实现对接,一方面需要通过“网上慈展会”畅通信息渠道,另一方面,需要不断提升慈善组织的透明度,让各行各业的慈善资源都能无障碍地流动起来,形成更多的“慈善洼地”。
作者:吴俊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