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京9月26日电(记者 秦华江 杨绍功)跳出圈子之外本是科技型企业锐意创新的生存之道,但在中国东部的苏州工业园区,大批纳米科研院所和企业跳进一个圈子里。当地政府正有意识地把这些主体融合成一个“产业生态圈”,让它们获得产业化的全新机会。
如今,苏州工业园区正形成全球最大的纳米技术产业社区—苏州纳米城,将重点聚焦微纳制造、能源与清洁技术、纳米生物技术和纳米新材料等领域,集聚重大研发机构、国际组织、纳米技术平台和成长型规模型企业。
25至26日,中国国际纳米技术产业发展论坛在苏州召开,已是四次参会的众多科学家和企业代表,开始重新审视苏州的这个纳米“产业生态圈”。论坛上,荷兰高科技中国中心宣布启动运作,而捷克技术中国中心则开始落户苏州纳米城。
“这个圈子并不狭窄,它与世界的联系很紧密。”芬兰国家技术创新局纳米项目主管马库·拉姆萨说。
马库已经多次参加中国纳米产业发展论坛。他认为这类产业生态圈能营造“企业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因此芬兰选择将创新中心放在这里,而更多国外企业都会选择这样的平台与中国企业进行合作。
陈新江的苏州汉纳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仅有20多人的小微企业,最近他获得了向电信业巨头华为推介碳纳米管触摸屏的机会。如果与华为合作成功,他的公司将获得跨越式发展。
“这在以往是难以想象的!”陈新江说,以前纳米产业上下游的公司之间即便驻地尽在咫尺,相互之间也很少交流。现在大家都在一个圈子里,大公司和小企业抬头不见低头见,产业应用成为一种自然的交流过程。
苏州纳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苏州为引导纳米科技产业化而建立的服务型国资企业,它既负责搭建纳米产业应用平台,推动不同企业之间的交往,还致力于研发产业内共需的技术。
“我们既是圈子的召集者,也是圈子的参与者。”公司总经理张希军说。
建设纳米“产业生态圈”源于中国纳米技术产业化的一个困局。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就曾表示,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纳米科技研发大国,但产业化水平不高正制约着纳米科技的长远发展。
“在中国许多研究机构的成果都仅仅止于发表期刊论文,中国的科技应用最缺的还是市场化思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大学终身教授杨培东说,“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建立以产业应用为导向的理念和机制进行良好引导。”
“面对这样的现状,有的地方选择简单铺开资源造产业链,而我们却希望能建设让企业宜居的生态圈。”张希军说。
“产业生态圈”建设是指不能仅局限于产品上下游供需关系,更是包括了产业链、创新链、投资链、服务链、人才链等一系列产业发展的核心资源要素及其相互作用关系。
按照这个思路,这个圈子目前已经成为领先技术、创新产品、高端人才、产业资本、支撑平台和创业载体6大产业要素的集聚地。
目前,这里已集聚了纳米科技企业近200家,设立纳米技术相关专业实验室近30个,纳米技术从业人员近万人。2012年,园区纳米产值达90亿元,企业数、就业数及产业产值平均年增长率达50%。
“科技企业之间最需要的是互通有无,才能更快地吸收技术、更好地推介产品。”陈新江说,“产业生态圈”建设将改变小微企业的命运。
作者:秦华江 杨绍功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