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贺华玲 成都摄影报道
2013年第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中,四川省新成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新成生物)取得佳绩,获得四川赛区决赛一等奖,成为进入全国总决赛的企业之一。这家主营体外诊断产品生产与服务的企业,连续两年位列“德勤-成都高新高成长20强”,去年实现营收6000万元,今年预计实现营收8000万元。
目前,该企业正进行股份制改造,冲刺新三板。新成生物董事长王大平表示,在资本市场上,公司发展目标是通过新三板加强公司的规范化管理,未来再上市融资谋划更大的发展。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经历过二次创业的王大平,对于创业的酸甜苦辣,已能淡然面对,他将创业看作一次人生体验,“就像一次旅行”。
瞄准缝隙市场 创新成果初现
继去年上榜 “德勤-成都高新高成长20强”后,新成生物今年以近3年累计增长135%的业绩再次获得此称号,在榜单中位居第12位。今年新成生物还被评为“德勤2012亚太区高技术高成长性企业500强”,位列第251名。
这些殊荣为公司将来的资本战略提供了强有力的第三方信息支撑。新成生物正受到越来越多国内外投资者的关注。
新成生物作为一家体外诊断产品生产与服务供应商,注重与国内外企业平台合作研发。“公司同时具备体外诊断试剂和仪器研发生产能力。”据悉,目前国内从事这个行业的企业有500余家,但很多企业往往不能同时具备试剂和仪器的研发生产能力,新成生物着力朝着系统化、标准化方向发展,使得产品竞争力更强。
“我们瞄准缝隙市场进行突破。”王大平介绍说,虽然在相关领域,欧美国家不少知名大公司早有进入,但公司瞄准缝隙市场,寻找新的蓝海。今年公司又有新产品问世—公司与国内外的高校、医院及科研院所合作,新推出了“自身免疫性抗体检测”(AID)系列的10多项产品,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新的收获。
新成生物自2007年成立以来,重视研发队伍建设,目前公司的研发人员达到了员工总数的25%;同时,建立了许多研发平台,每年研发投入都占到6%以上。
人才为先 员工持股
王大平祖籍四川巴中,1992年辞职“下海”,2007年在成都高新区注册创办了新成生物。
此时,他41岁,这已是他的二次创业。虽迈入不惑之年,王大平对生命的意义却多了些思考,“人生一定要经历才可能精彩”。他带着第一次创业的困惑重新回到校园充电,在西南财大攻读MBA。在朋友的鼓励下,在攻读MBA期间,他选择了再次创业,仍然选择了熟悉的体外诊断试剂领域。
有了第一次创业的经验和教训,王大平注重制度建设及长远战略规划,同时公司注重人才引进和团队凝聚力,为员工创造归属感。公司在组建时就承诺,盈利后,核心骨干员工将持股,另外公司创立项目管理机制,鼓励职业经理人成为独立核算的项目管理的小老板,给予资金支持和创业扶持,公司形成无数小“资产包”,让职业经理人逐渐成为“当家人”。
新成生物总经理谭韬原来供职于四川省公路管理局医院,2004年离开这家医院,在成都一家生物技术研发公司任职,2010年出任新成生物总经理。作为一名职业经理人,谭韬虽然持有公司股份不多,但从来没有“局外人”的感觉,反而为自己拥有这样一个平台而感到高兴。
搭班子、带队伍、建平台。在团队搭建后,如何突破红海竞争,成为制胜关键。新成生物创新性地提出“八大问题,全面解决”的生化检测系统化解决方案,即在仪器、试剂标准化操作规程,以及人员培训、临床实验室管理咨询、科研合作等方面为客户提供更多高附加值服务。
今年新成生物入围四川省2012~2013年度“小巨人-成长型”企业名单,将在科技立项、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等政策,以及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获得更多支持,这将有助于公司向区域特色龙头骨干和支柱企业迈进。
正在进行股改 冲刺新三板
“引进风投,双方就像谈恋爱。”王大平说,“目前已有多家投资机构找到公司洽谈”,由于公司方面希望引进的战略投资者,不仅是财务投资,还要能够给公司带来战略上的帮助,即为公司在企业治理、资本运作、市场拓展,甚至企业形象和品牌打造方面有所提升。
在资本市场上,公司目标是通过新三板过渡,谋求3~5年IPO成功。公司已于2011年被高新区列为“重点上市培育企业”,目前正在进行股份制改造,预计今年内完成,将使公司的治理水平达到上市公司的标准。
“我们要做一个有价值的公司。”对于未来的发展目标,王大平表示,“公司随时迎接兼并、重组、上市等资本运作,但我都将其作为公司未来发展中,飞得更高更远的翅膀。”他谈到,“我更加注重团队的打造,职业经理人的成长、成就感。我要做的就是"建跑道",为他们提供一个平台。”
据了解,成都高新区备战“新三板”工作正在积极有序地进行,目前已按照拟报企业条件、进展阶段等指标进行分类管理,锁定100多家重点优质企业进入“新三板”后备库,其中与券商等中介机构签约58家,完成股改28家 (其中净利润200万元以上22家,500万以上16家,1000万以上11家),另有20余家将在近期完成股改。
记者手记
天行健 君子以自强不息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说起座右铭,王大平指着办公室墙上挂着的一幅字画说道。这是他多年以来的精神动力。经历过二次创业,与他聊天,能感受到历经沧桑后的从容,也能随时感受到向上的力量。
“人一定要坚持向上。”他说,在他的意识里,人一辈子就在于生命的体验,人生就是一次旅行,“我最大的财富是我的经历和感悟”。
创业历程的艰辛众所周知。如何在遭受苦痛、挫折时,仍能向前迈进?这需要坚持的勇气,需要对周遭的宽容,需要处事不惊的豁达。从王大平的身上,记者感受到了这些。在第二次创业中,王大平很快地进入角色,发挥已有的业内资源优势,更注重公司战略规划和制度建设以及团队的打造。
成都高新区正成为众多生物医药企业落户西部的首选地。截至2012年底,成都高新区聚集生物医药企业264家,其中生产企业117家,研发及服务外包企业46家,医药流通企业91家,管理咨询等其他服务型企业10家;生物医药从业人员2万余人。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