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叶书宏 赵燕燕
阿根廷经济目前经历的高通胀正在改变着人们的消费偏好,越来越多习惯从家门口便利超市购物的居民,如今开始跳过中间商,选择距离更远但价格更便宜的批发市场或集市采购家用。
费尔南多·桑切斯家住首都贝尔格拉诺区,一个月前他尝试到批发市场采购日常用品,发现这是个对抗通胀的好办法。桑切斯算了一下,过去一个月他和女儿两人日常生活开销为此减少了25%。在他的带动下,周围好多邻居也纷纷效仿。
办法是被逼出来的。很少上网的桑切斯通过价格对比网站找到一家批发商,然后列了一个购物清单,包括24瓶矿泉水,6瓶色拉油、12盒苏打饼干,30罐蔬菜罐头,总价为1500比索(约250美元),加上出租车费也比常去的超市便宜了近400比索。
为遏制通胀,阿根廷政府从今年年初开始对超市主要日用消费品实行价格管制,尽管如此也没能控制物价飞涨。官方公布8月份通胀率为0.8%,但民间咨询机构根据超市物价指数得出的通胀率却高达2.11%,而过去12个月累计通胀率则升至25.2%。
在此背景下,消费者一方面压缩生活开支,另一方面开始寻求对抗涨价的方法。据阿根廷《号角报》报道,最近一个月,城市边缘的批发市场和流动集市人流如织,低廉的房租和省去中间商的利润,使得这里的物价比普通超市便宜近20%。
阿根廷是个喜欢安逸的民族,为了下楼购物的便利,他们愿意向社区超市支付更高的价格,但高通胀正迫使人们做出改变。“每到周末,很多人全家出动,开着车来我们这里大量采购,主要是大包装个人日用品,清洁用品和饮料”,蒂亚尔克仓储连锁销售经理加布里埃尔介绍说。
阿根廷CCR咨询公司民调数据显示,2012年有16%的受访者表示过去一个月曾经在批发市场进行采购,今年这一比例上升至22%,并且越来越多的中产家庭开始加入到批发购物的团体中来,同样的状况在2002年经济危机时期也出现过。
物价飞涨导致瓜果蔬菜的分销模式也在悄然改变。因为运输燃油、工资等成本上涨,过去四个月超市销售的西红柿价格上涨了71%,大蒜上涨了53%,生菜涨了33.4%,扁豆涨了20%,这却让从前不入流的以批发价作参照的“流动农贸集市”有了壮大的空间。
这种“流动农贸集市”通常由10到100个摊位组成,分布在首都各区约65个点,工作日期间小摊贩都会从中央批发市场进货,然后运到流动集市销售。据布宜诺斯艾利斯市政府统计,现在每月有约10万个家庭从这种集市采购瓜果蔬菜,比两年前至少增长了50%。
高通胀一直是阿根廷经济的慢性病,呈周期性出现。有经济学家指出,布宜诺斯艾利斯小型商店、超市和报摊等数量众多,这种商业形态虽然方便生活并且创造更多就业,但流通环节极为分散,加大了交通、分销和人力成本,或许高通胀有助于促进成本和规模竞争,推动消费群向大型仓储型超市集中,带来市场商业形态的根本调整。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