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乔加伟 王芳艳 南京报道
2013年7月,继去年存贷款利率波幅放大后,央行进一步宣布宣布放开国内人民币贷款利率,利率市场化已然提速。
在9月16日“利率 市场化下银行业改革转型路径”研讨会上,银行机构代表均表示,利率浮动空间放开,对银行带来考验包括利差的缩窄,以及业务的转型。
与会人士还表示,对于利率市场化,我国金融机构及监管层准备仍有不足,例如价格机制,包括资源型价格体制仍没有市场化,又如存款保险制度尚未建立。
利率市场化趋势之辩
《21世纪》:利率市场化脚步已提速,大家如何看待其对银行业发展的影响,尤其是息差?
江苏银行嘉宾:对于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很多人都会列举一些地区的经验,比如美国、台湾,这些地区银行利差水平都出现过大幅度下降,尤其是台湾,不久前我们到访台湾时,当地银行人士也聊到,目前台湾利差水平都降到1%以下了,而美欧的存贷款利差还能维持在一到两个百分点左右。
对国内银行业来说,传统的存贷款利率管制下,银行只要能拿到存款,利差收入就有保障,这导致了各种存款大战,及动用各种关系拉存款,这派生出种种不规范的行为。有时候,辛辛苦苦创新产品、改进服务所带来的存款还不如一个“硬关系”带来的存款多。
我认为,利率市场化长远来看是一个好事情,可以倒逼银行真正把以客户为中心落到实处。
中国银行嘉宾: 从国际情况看,一般放开利率后,无论是付息率还是资产收益率,都会往上走,但两者幅度不一样。从初期看,息差肯定是缩窄的,市场化到位之后,则有一个小幅度反弹。国内应该也逃不出这么一个规律,短期内,我们也预计银行息差缩窄,长远来看倒不一定。
利率市场初步完成后,内地利差水平走向会类似亚洲香港、台湾、韩国地区,这些地区利差水平变得很低;还是走向欧美模式,利差维持在一个高的水平,需要进一步的观察。
光大银行嘉宾: 从风险的角度来讲,我认为利率市场化不完全到位,是造成当下特别是以江浙为代表,民营企业过度融资从而形成风险的重要原因。
因为利率市场化不到位,造成银行业同质化竞争,大银行靠机构,中小银行靠关系。例如,江苏有120万户企业,99%是中小企业,我倒不认为它们融资特别难,反而是过度融资,很多企业两三亿贷款就够用了,最后贷五六个亿出现不良的很多。
此外,为什么市场能够承受高利率成本,实际上,相当一部分流入政府平台和房地产,但确实不是实体经济。我们今年政策投向的60%是用于小微,要求我们做客户下沉,向小微企业要效益,但我们小微一两百万倒是很少,更多的集中于几百万到一千万,量上比我们几年前已经翻了四五倍了。
兴业银行嘉宾: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涉入深水区,利率市场化将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业务发展和盈利能力构成很大影响。
从国际经验看,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存贷利差短期普遍收窄,长期分化;资产负债结构发生调整;盈利模式和业务模式发生转变,非利息收入占比提升;风险进一步加大,风险管控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金融机构行业大洗牌,机构数先增后减等。
应对下一步的利率市场化,在机制建设上,利率定价要以市场定价跟动态管控的原则来做。第二个方面,我们银行这几年发展得比较快,也得益于市场上的业务创新,通过增加中间业务收入来提升我们收益水平。第三个努力提高综合化经营,特别要鼓励一些不同的主体,帮助做一些差异化的经营来提高精细化的管理水平。
存、贷款利率都呈上浮趋势
《21世纪》:当前存款利率上浮区间调整至10%以及全面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各行的存贷款定价有何变化?承受压力程度如何?
民生银行嘉宾:利率完全市场化还需要一个过程,但影响已经显现,南京分行上半年净利差环比下降了30bp,同比下降了73bp。所以,今年我们特别强调了抓小微企业及议价能力高的业务,转移成本压力,但是也会对风险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农业银行嘉宾:原来的我们行存款利率,基本可以定死成档,一档一个利率。现在情况变化很大,利率基本都可以谈。
从存款利率看,农行放开得较晚,但也可以上浮了,目前选择了一部分发达地区试点,利率已放开到两年期,三年期以上还没有放开。
另一个变化是,以前我们员工基本不认价格,存款越多越好,但现在上级行要求选择价格好的,存款过高就不做,比如协议存款上浮10%,我们基本不做了,保险前几年做一点,今年保险资金也要求上浮10%,以后要不要再做这个业务现在还不清楚。
中信银行嘉宾:我们的净息差有所下降,主要是从存量资产的收益率考量,如果从增量来看,存款利率上升趋势在增强,而资产实际收益率比存款上升还快,原因是,由于现在资金链比较紧,银行有和企业谈判余地,这样,实际上就造成,目前银行对利率市场化准备并不充分。
中国银行嘉宾: 目前,中行总行授权给分行对存款利率进行定价,从我们分行看,两年期存款上浮了5%,三年期上浮了2%,五年期维持基准利率,息差大致下调了40个基点。
今年我们分行贷款放了约三百亿,增速大概7%左右,但息差收入,却下降了大概30多个基点,压力还是很大的。
今年上半年,商业银行利差有所收窄,但我认为,主要是基于去年不对称降息,跟放开存贷利率关系倒并没有必然趋势。
平安银行嘉宾: 从银行的基层来讲,对于利率市场化,我们感觉还是一种“狼来了”,就是雷声大、雨点小。
由于资金需求比较旺盛,贷款的高利率还是存在,所以这个利差还是维持的,所以基层感觉不是很强。
我们分析,存款利率放开还需要一个过程,短期内不会完全放开,主要是银行外部和内部条件还不具备,从内部来看,银行金融的同质化非常严重,靠存贷利差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情况没有变,一下子利率放开,对经济的波动非常大。
从外部环境看,现在遇到的经济问题,是高利率与经济下滑并存,体现在资金使用效率非常低,并没有使用到真正需要的地方去,房地产高利率需求非常旺盛。如果此时放开利率,会加剧这种不合理。
江苏银监局嘉宾:仅从国有银行看,好像存款利率上浮空间调整影响不明显,但是加入股份行、农商行、城商行以后,就可看到压力明显。利率完全市场化并不是遥遥无期,而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但有一些银行负责人甚至认为利率市场化是很远的事情,国内商业银行思想存在麻痹准备稍显不足。
差异化经营迫在眉睫
《21世纪》:利率市场化提速下,银行业务也需要应时而变,各家银行已经在做哪些调整?
中信银行嘉宾:我们现在提出了一条理念,就是要做“大银行弯不下腰,小银行够不着”的业务。银行趋同性竞争,究其原因,实际上就是利率没有完全放开,只要规模不断扩张,就一定会带来收益。利率市场化以后,我觉得,无论是主观还是客观,一定会带来银行经营差异化。
光大银行嘉宾:光大和中信有点像,利率市场化以后,需要寻找差异化经营路径。
一般自己培育的客户忠诚度最高,但这种培育需要产业全流程参与和管控,包括各种融资,结构的安排,我们围绕整个集团金融牌照做一些尝试,不仅靠贷款,客户的粘合度就会高一些。
从创新来看,现在更多创新变成了变通,去绕开一些监管规定,资金最终转入了平台和房地产,这样不能解决问题,利率市场化很难落到实处。同时,利率市场化不应该只是存贷款利率市场化,目前贷款仅占社会融资总量的52%,应该是整个社会融资的市场化。
平安银行嘉宾:我们也在做三种转变,第一个是,利差一旦不能形成主要利润来源,未来银行可能不以资产规模称老大,而以客户的数量,以盈利能力作为老大。
第二个就是服务模式、服务意识,真正给客户创造价值的服务还比较少。
第三个是风险管理,未来趋势是,如果一家银行存款成本高,那么资产一定要获取高利润和高风险的客户,实际上你的风险管理要和其他的银行有差异,提出更高的风险管理的要求,这一点银行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平安银行的准备,第一个是成立事业部,追求的是高增长、高利润,还附带一些技术含量比较高的风险管控措施。第二个是综合金融,平安打造一种把保险和银行的客户进行综合服务的理念,一个帐户多项服务。
《21世纪》:当前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能否起到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的作用?
江苏银行嘉宾:现在贷款利率已基本放开,受管制的仅是存款利率,所以,放开存款利率,我们认为不会对小微企业的贷款成本形成冲击;相反,由于小微企业的贷款利率一般高于大中型企业的贷款,为了消化存款成本上升的影响,银行会会加大对小微企业贷款的力度。
民生银行嘉宾:从民生来看,针对利率市场化,我们金融差异化战略定位靠前一点,一个是小区金融,一个是小微金融,简称“两小战略”。小区金融是针对个人的负债、理财;小微金融是聚焦到小企业资产业务。目前,我们南京分行小微贷款244个亿的,有2.33万户企业,贷款占比是35%,贷款定价是8%左右。
2009年,不良率是0,这两年有所上升,但根据收益覆盖风险的大数法则,小微贷款不良率如果维持在1%,银行还是可以承受的,仍有一定盈利空间。
利率市场化必然带来市场细分,各家银行有自己市场的定位和商业模式,在高资金成本下,我们要将有限资源必须放到高收益资产上,只要前端的市场能够打开,风险可控,就会按照价格由高到低排列。
作者:乔加伟 王芳艳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