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时间跨度往前推至2011年,再将区域扩展至整个河南省,《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发现,正在焦作发生的担保公司倒闭风潮,早在2011年前后便先后分别在河南郑州、洛阳、安阳等地上演。
据《河南日报》报道,郑州市有关领导在今年8月28日召开的打击处置非法集资和担保机构规范整顿工作会议上说,目前,郑州市共立案涉嫌非法集资案件84起,涉案金额约830亿元,涉及约47800余客户。其中担保公司案件48起,涉及50家担保公司;投资公司及个人等其他25起。
今年2月7日,郑州市则宣称,已经对涉嫌非法集资和集资诈骗的河南圣沃投资担保有限公司、河南快易投资担保有限公司等8起案件进行了宣判,其中,圣沃公司实际控制人王雨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快易公司负责人李绍龙、白楠则被分别判处有期徒刑15年。
为何在其他城市已有担保公司不断倒闭的警示,却仍有投资者愿意冒着高风险,将辛苦挣得的血汗钱交由担保公司管理?
本报记者调查发现,不断发生的投资、担保公司倒闭风波背后,一方面是普通居民的理财渠道缺乏与财富增值的渴望与中小企业资金需求旺盛、正规渠道贷款难存在矛盾;另一方面,则是随着蓬勃发展的类金融机构不断涌现,相关职能部门的滞后监管、多头管理的问题正在逐步暴露。
一份由焦作市打非办向投资者公布的德尔泰等公司对外借贷企业名单显示,曾先后向投资者与德尔泰公司借款的企业不乏河南思可达光伏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思可达公司”)等一些上市后备企业。
思可达公司的招股说明书显示,这家从事太阳能电池用玻璃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企业,总资产为1亿元,2011年实现营业收入7200多万元。即便如此,面临资金难题的思可达公司仍分两次向德尔泰公司和投资者借入1500万元,用以维持公司运转。
一家上市后备企业尚且如此,其他中小企业的资金饥渴程度可见一斑。本报记者在上述借贷企业名单中发现,当地的一些知名企业,同样成为德尔泰公司的借贷客户。
一家名为好友轮胎有限公司的企业,曾向德尔泰公司借款1000万元,而这家从事子午轮胎生产的企业,资产近20亿元,有着3600多名职工。
另一家从事苹果醋生产的企业河南省淼雨饮品股份有限公司,还曾于2010年1月,成为河南省第一家在天津股权交易所挂牌“上市”的民营企业,为了避免资金链断裂,它也曾向德尔泰公司借款1000万元。
其他诸如河南蓬业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博爱县月山配件有限公司、河南大通化工有限公司等30多家企业,为了维持企业经营,也曾分别向德尔泰公司及其关联公司共计借款2亿多元。
甚至连资金被骗的律师张学武也承认,德尔泰公司的放款,曾对一些企业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我看德尔泰公司放款的30多家企业,很多都是连银行都不愿贷款的企业,如果不是德尔泰,这些企业很可能就得死掉。”张学武说,类似德尔泰这样的投资、担保公司的存在,延续了很多中小企业的寿命,为他们提供了用以运转的资金链。
河南省民营经济研究会在2011年的一份名为《河南省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的研究报告中说,该省民营企业通过银行贷款获得的资金仅占其发展资金的15%。多数中小企业资本规模小、财务管理差、抗风险能力弱、可供抵押资产少,贷款较为困难。
而此前的2006年9月,河南省政府曾在一份出台的文件中称,担保机构在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濮阳市工商局的晁合献等人则在一份刊登于国家工商总局官网的一篇文章中说,投资担保公司一方面为中小企业贷款融资开辟了一条新的通道,同时又为出资人提供了一种新的投资渠道。
中小企业融资难所带来的巨大市场需求背后,是担保公司的迅猛发展。
2008年12月,随着一则用以缓解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的红头文件的出台,全国担保行业迎来“重大利好”,包括河南省在内的多个省份,相继对融资担保开闸。
工业和信息化部在这份名为《关于支持引导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加大服务力度缓解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的通知》中,要求各地应切实发挥担保机构在促进中小企业转变发展方式上的积极作用。
河南省的担保公司数量也在迅速膨胀。资料显示,到2010年,全省获得省工信厅备案证的担保公司数量,由2007年的170家,飙升至1640家。
(编辑:朱逸)
作者:冯皓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