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进入页岩气上游又一通道开启。
昨日,在2013非常规天然气论坛上,国家能源局油气司副司长杨雷透露,国家能源局支持民营企业和地方企业在中石油、中石化已登记的天然气区块内合作进行页岩气勘探和开发。
此前油气资源上游主要由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掌
握,民企在国内无法获得独立区块。2012年进行的第二轮页岩气招标,只要符合国土部要求的企业都可以通过招标获得资源,切入油气上游领域。与地方政府合作,将开启民资进入页岩气的又一通道。
地方政府态度积极
中国目前的天然气资源70%已经通过登记制度,隶属于中石油和中石化。两轮页岩气招标的区块,被外界认为地质条件不佳,风险较大。
即便条件不佳,通过招标渠道获得页岩气资源的民营企业也极少。第二轮招标只有永泰能源和北京泰坦通源是民营企业,剩余民营企业还只能在外观望。
四川内江市能源官员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称,从当地经验看,中石油的页岩气开发活动对当地经济发展和就业的拉动作用较小,地方政府希望加快开发步伐,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并借机布局天然气下游产业。
不过在目前的制度下,几大石油企业以外的民营企业只能通过招标获得页岩气探矿权。地方政府的积极态度难以反映出来,能源主管机构鼓励民营企业通过与地方政府合作的方式,曲线参与页岩气勘探开发,将为民营企业分享已知地质条件较好的页岩气开发活动提供通道。
据记者了解,这一政策并没有公开发布,主要在已有的页岩气示范区内施行。本报记者询问几家对页岩气领域意向较明显的企业,都称还没有实际与中石油、中石化合作。
伍德麦肯兹咨询公司中国区高级副总裁白冬说,在与民企的合作中,中石油和中石化可能提出用国外区块置换的要求,变相筑起障碍,还需要国家政策更为明晰。
页岩气产业政策去年就开始酝酿,文字工作早已完成,但迟迟没有出台。杨雷解释说,国内页岩气开发的经验并不足,样本有限,政府也不会贸然出台明确的政策。
技术和政策变化超预期
前期,国内对页岩气勘探开发的技术担忧较多,认为会成为页岩气规模化发展的障碍。但技术进展很快。本报记者了解,目前国内虽然还达不到美国“工厂化钻井”的程度,但钻井周期已从去年的170天缩短至70天,一些设备已国产化,还向国外出口。
中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研究员蒋海军就结合中石化在重庆涪陵的经验称,中石化在勘探、钻井、压裂、水平钻井等方面全部运用了自己的技术和工艺流程,显示相关技术已经掌握,装备国产化也在稳步推进。
本报记者查阅的资料显示,国内打一口页岩气井的费用已经从去年的8000万~1亿元降低到如今的5000万元左右。
体制也在朝着鼓励非常规气的方向发展,杨雷称,有些政策不完善,但总体而言政策不会成为页岩气发展的障碍。
最为关注的是油气对外合作的形式。截至目前,只有壳牌和中石油在页岩气方面有合作,其产品分成合同也已被批准;赫世公司和中石油在页岩油勘探开发方面的产品分成合同被批准。其他企业在非常规气领域的进展还不明确。
杨雷透露,在对外合作方面,将会更加开放,并结合非常规天然气滚动开发的特征,对传统的产品分成合同进行完善和修改。同时,示范区积累的经验也会不断向全国推广。
(编辑:朱逸)
作者:张旭东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