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是核心问题之一,改革的方向应该逐步赋予农民土地财产权。
在土地流转上的改革要解决三个问题:制度上是不是允许流转、流转的收益归谁、自愿还是被强迫流转。如果这三个问题解决,很多矛盾就可以解决,城镇化的进程也会顺畅很多。
推进城镇化实际上是一场全面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仅是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和城市间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还涉及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事权划分,等等。
城镇化要发挥“市场元素”作用。不适合政府做的就应该退出来,允许民营资本力量更积极地进入到城市建设中。
⊙记者 毛明江 ○编辑 秦风
作为新一届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推进城镇化建设即将翻开新的篇章。外界普遍预期,即将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通过新的改革举措,为中国城镇化的推进指明更清晰的方向。尽管目前国家发改委正在牵头制定我国城镇化中长期发展规划,但在推动城镇化的战略意义以及路径选择方面,各方却一直存在争议。
上海证券报采访的多位专家认为,城镇化战略是中国结合经济发展形势和内外环境作出的理性选择,将在中长期时间内释放出巨大经济能量。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是核心问题之一,改革的方向应该逐步赋予农民土地财产权。同时,城镇化过程中也应注重发挥市场的力量。
把城乡二元结构门槛打破
“势者,因利而制权也;道者,覆天载地,小大由之。”对于国家实施城镇化战略必要性的“势”,以及如何推进城镇化的“道”,争论一直不断。
有学者认为,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一个结果,而不是一项经济政策。把城镇化当成一项经济政策来拉动内需、来刺激投资是错误的。
但“三农”问题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可持续发展高等研究院执行院长温铁军并不认同这个观点。“林毅夫从世界银行回来,认为中国还有20年的高增长,很多人认为他是奇谈怪论。但我的观点和他差不多,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正是进入资源严重稀缺而资本相对过剩阶段之后,探寻适合自身发展路径的理性选择。”
温铁军认为,实施城镇化战略一方面利于消化已经严重过剩的制造业生产能力,继续保持投资拉动增长;另一方面,随着投资不断向农村地区倾斜,农村的土地和房屋等都实现了增值,实体资产价值大规模增加。同时,用政府看得见的手,去把国家投资,特别是公共投资、基本建设投资,返还到农村地区,还有利于在农村地区发育能够大量吸纳就业的中小企业,这会极大地降低区域和城乡的经济差距。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也认为,未来十年释放中国经济空间的机会有两个,一个是中国的开放,第二个就是城镇化。
在他看来,城镇化就是要让经济相对集聚起来,这样分工程度才能提高,服务业才能发展。城镇化战略实施得当,既带动了投资,又带动了消费,还提高了生活质量。“中国名义上的城镇化率是51%,而发达国家都是70%以上,所以城镇化还会释放出巨大的经济能量。”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则认为,政府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不是把农村向城镇引进,而是在打破原有的城乡二元结构关系,逐步取消所有的制度障碍。“所以推进城镇化的核心意义是什么?就是把门槛打破!”
绕不过的土地
在地方政府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大量从农民手里征地引发了不少问题。因此,“二次土改”是城镇化过程中绕不开的一道坎。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否会对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改革迈出关键一步,也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室主任党国英向记者表示,对土地制度改革,不会简单地一刀切地“放”。“而是有可能在规划管理体制和用途管理方式做出改革的情况下,放松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规定。”
党国英表示,家庭承包使农民有了土地承包权,但我国农村土地属于集体所有,农民没有土地所有权。由于产权不清,归属不明,现行的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制度,已成为当前影响“三农”发展的改革瓶颈。“因此,改革的方向就是要赋予农民土地财产权。”
李铁也指出,现行的土地行政管理制度客观上造成了对农村土地的低价剥夺。虽然造成了一些就业机会,但是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变相地推动了一部分地方房地产模式的畸形发展。
“农村集体土地是公有,但是和城镇用地不平等。在进行城镇开发的时候,必须把农村集体土地征为国有才能开发,征用过程是不平等的交换。这种不平等的交换意味着政府有权力来干预,甚至来强迫你进行土地的使用转化。这是导致现在城乡矛盾、拆迁矛盾频发的很重要的原因。”李铁说。
对于农村的土地流转,他认为改革要解决三个问题:第一是制度上是不是允许流转,无论是宅基地还是承包地;第二流转的收益归谁,政府如何进行干预或者通过税收等方式给以制度保障;第三是在农民自愿的前提下流转,还是被强迫流转。如果这三个问题解决,很多矛盾就可以解决,城镇化的进程也会顺畅很多。
下一盘新的棋
“我们要的不是一般的城市化,新一届政府提出要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这包括了一系列的政策反思和重新调整。”温铁军表示,我国一些大中型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环境压力过大、污染恶性增加、城乡差距越拉越大的问题。
在他看来,城镇化切不可又变成一次侵吞农民土地资源的“盛宴”,一定要防止权力部门“以地生财”或者“以地套现”,出现更大规模的征收农民土地,使得农民“被动上楼”、“被城镇化”。
温铁军认为,中国的城镇化道路不能走盎格鲁-美利坚(Anglo-American Model)模式,这在西方也叫野蛮资本主义。“我们应该逐渐转向莱茵模式(Rhine Model),大多数欧洲人生活在人口密度小的乡村或小城市,村庄基本上城镇化了,大城市很少。以莱茵模式的引领国家德国为例,现在不仅经济仍然强劲,而且社会政策也很宽松,很多中产阶级市民下乡去当农民,享有和谐的生活环境。”
李铁告诉记者,新型城镇化核心内容涉及两个方面:一是人的城镇化问题,就是如何解决农民进城就业后的基本公共服务问题;二是城镇的发展模式和路径,即如何实现城镇发展的可持续、生态、低碳和绿色。
“必须反思一些地方城镇粗放扩张的发展模式和决策中短期行为的制度成因:"摊大饼"加大了基础设施供给的压力,导致城镇成本的大幅度增加;大广场、大马路、大公园以及高档政府办公楼等严重浪费资源,而解决居民特别是外来人口公共服务的资金却严重不足。”
在李铁看来,推进城镇化的改革涉及方方面面,实际上是一场全面深刻的社会变革。
“这里不仅仅是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和城市间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还涉及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事权划分,分税制改革如何深入到地、县、镇,城市基础设施的融资和运营管理改革,如何提高服务业发展,城市规划体制的变革等等。”他说。
周其仁则强调,城镇化要发挥“市场元素”作用。不适合政府做的就应该退出来,允许民营资本力量更积极地进入到城市建设中。一些小城市,一个城市管委会可能就可以管好了。大量民间的因素,可以由下而上地发挥作用。
“政府在城镇化过程中的作用可以降低一点,不要什么都冲在最前面。政府起到的作用,一是集合信息,帮助大家借鉴先行者的经验;二是把规划做好;三是市场和民间实在不能做的,政府应该兜底,一旦市场有条件做了,要及时放手。” 周其仁说。
党国英
作者:⊙记者 毛明江 ○编辑 秦风 (来源:上海证券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