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1月1日电(记者艾福梅 张卉 柯竟)眼下,中国正迎来用人单位招聘和应届毕业生求职的高峰期。用人单位扎堆招聘,学生求职的花费也一路高涨,“求职成本”已成为大学毕业生常常谈起的苦涩话题。
刚赶回湖北武汉老家参加完一家银行第一轮面试的余智,又急匆匆乘坐火车赶回北京,因为这里还有宣讲会、面试等着她。一趟来回的火车票花去1025元,但“这才是刚刚开始”。
为了求职,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传播学研究生的余智之前已经花费近2000元添置了正装、皮鞋等。“如果你在见人第一面的时候都比较邋遢,别人会觉得你对这个公司不够重视。”她这样解释。
除了经济压力,复杂网申、多轮面试背后的隐性时间成本,以及数月付出最终却被淘汰出局的精神打击,更是让大学生不堪重负。
“求职路上最大的成本是时间。”去年毕业现就职于天津一家国企研究所的张洁说,“网申、笔试、面试,每投一个新的单位都周而复始。特别是银行的网申最让人崩溃,基本上每一个都要做一个下午。”
种种吐槽背后是大学生就业难的生动写照。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699万,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季”;2014年大学毕业生人数虽然尚未公布,但不少求职者感到形势依然严峻。
“市场想要包子,高校却送来面包”“一边是大学生求职难,一边却是用人单位招不到合适的人”……在就业难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屡被诟病。
专家分析认为,随着社会发展和转型,人才需求不断发生变化,但相比之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步伐却是缓慢的。
“现在高校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与社会需求脱轨现象十分明显。一些高校专业设置大而全,缺乏特色,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中失去核心竞争力,在求职中遇到困难也就难免。”宁夏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王全安说。
他说,为向社会输送充裕的合格人才,高校除了跟随市场需求合理调整专业设置外,还应加强质量管理,改变目前“严进宽出”甚至“宽进宽出”现象,提高大学生毕业门槛,切实提升大学生核心竞争力。
在很多大学生的求职成本清单中都有一项是“考公务员”。统计显示,近年来中央国家机关招考公务员基本保持着“百里挑一”的热度。在国家级公务员考试之后,还有省级、市级公务员考试。
“相比较而言,我更愿意把钱花在国考培训上。”前不久,余智和三个同学专门去听了时长7个小时的公务员考试培训课。
40块钱所谓的“飞跃课程”,不过是考试技巧的快速灌输,囫囵吞枣的听课效果让余智有些犯懵。一心想进入体制内的她依然坚持着“如果进了面试,就要花重金,不惜一切代价考上”。
有福利分房,有公费医疗,有优厚养老金,不会有裁员、辞退的危险……公务员制度在设计上存在高人一等现象,这决定了其具有先天优势。近些年相关部门也在推进一系列改革,试图消除公务员与其他职业在多方面存在的双轨制。
专家认为,只有通过改革才能打破“金饭碗”。只有让公务员与其他行业人员在福利待遇和保障上享受平等权利,大家的职业选择才能更加多元与分散。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说:“必须尽快对干部人事制度进行改革,对公务员建立起更严格的考核机制和淘汰机制,使他们能进也能出,能上也能下,彻底砸碎这只"铁饭碗"。”
作者:艾福梅 张卉 柯竟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