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国企企业为何效益下滑? 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认为,除了外需不足、内需预期不稳定的原因外,主要是由于企业增长模式和经营方式粗放,在运营质量不高、管理不精、竞争力不强的情况下,一些地方仍然盲目上项目、铺摊子。
他是在日前举行的全国国资监管政策法规暨指导监督工作座谈会上作出上述表示的。今年1~8月,国有企业累计实现利润总额15315.2亿元,同比增长9.7%。其中,中央企业11164.3亿元,同比增长16.6%。地方国有企业4150.9亿元,同比下降5.3%。“当前地方国有经济运行出现下滑的情况,应当引起各地国资委的高度重视。”他说。
黄淑和在分析下滑原因时指出,从外部环境看,主要是外需不足,内需预期不稳定,钢铁、煤炭、有色金属、建材、化工、重型机械、造船等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大多陷于增产不增收、增收不增利的经营困境。从内部因素看,一是企业增长模式和经营方式还比较粗放。过去效益来源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和规模扩张,今年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企业投资规模上不去,经济效益势必下滑。二是企业运营质量不高、管理不精细。今年的成本费用和负债规模持续上升,且增幅高于同期收入和资产规模增幅。三是多数企业处于产业链中低端,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竞争力不强,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应对能力较弱。四是地方国有经济布局结构不尽合理,一些地方仍在盲目上项目、铺摊子,造成重复建设;一些地方没有及时清理整合劣势企业和低效资产,导致整体效益下降。
由此,他要求各省市国资委要切实承担起指导推动本地区国有企业实现保增长的责任。加强对市场变化和企业运行情况的分析,摸清影响企业利润增长的主客观原因,抓紧明确保增长的任务和具体措施。加强与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协助解决企业面临的重大困难。对重点亏损企业,要一企一策,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同时,指导企业大力开拓市场。引导企业围绕市场抓经营、抓生产,调整优化产品结构,打造拳头产品,提高高附加值产品贡献度。对有市场优势的项目,要集中力量加快实施。要重视指导企业创新商业模式,提高服务质量。积极搭建本地区国有企业产业对接、供需对接平台,推动企业在主导产业、重大项目上的协同合作,支持企业抱团发展。
另外,着力推进精细管理,降本增效。指导企业加强营业成本和各项费用控制,防止人工成本不合理增长,大力压缩非生产性支出,强化应收账款、存货的清理和管理。同时,注重防范大宗商品融资性贸易、金融衍生品等业务风险,防止出现新的损失。
针对部分地区盲目上项目的行为,他特别强调,要指导企业盘活存量,用好增量。坚决清理处置低效无效资产,止住出血点。从严从紧监管国有企业投资,严控非主业、产能过剩以及超过财务承受能力的投资。大力整合辅业资产,推动国有资本向本地区优势特色企业集中。
除了眼前保增长责任外,黄淑和还要求各地国资委着眼于长远,进一步深化改革。“要牢牢把握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的改革方向,立足现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以资本为纽带的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夯实国有企业作为合格市场主体的体制基础。”他说。
黄淑和认为,当下改革要探索三个重点领域:一,要认真研究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的政策措施,根据放宽市场准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改革要求,推动企业在改制上市、兼并重组、项目投资等方面,积极引入民间资本和战略投资者,全面推进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二,要根据企业产权结构和组织形式的变化,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进规范的董事会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加快形成适应市场竞争要求的企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三,要研究界定监管企业的功能定位,深入探索分类监管的途径和方式,提高国有资产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进一步激发国有企业活力。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