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秋拍亿元拍品叠出,市场回暖之声渐起,相信本月末佳士得在香港的四场拍卖将再掀高潮。本周,猫叔搜集了近期投资者在艺术品投资方面的问题,集中向独立策展人、民生银行董事会办公室秘书郑理,和本报金融观察员唐学鹏发问。两位都可谓深喑收藏市场的艺术爱好者,快 来听听他们怎么说吧。
我主要关注书画收藏,目前哪类书画艺术品比较有市场?我这种刚入场的新买家,适合重点关注哪几位的作品,更应要关注升值潜力还是市场变化?
听说去年以来艺术品信托和艺术品基金的市场行情好像都不怎么样,现在进入会不会做了“风险接棒人”?怎么识别潜在风险呢。
郑理(独立策展人、民生银行董事会办公室秘书)
今秋,我觉得应当关注中国近现代书画。若是老手且资金量大,你可关注名家精品;若资金量较小且初次进场,则可关注当代水墨,此类艺术品价位不高且容易上手,艺术题材相对浅显易懂。但入手前,还要关注作者本身的个人和学术背景,才能保证长线看好。一般来说,新生进场的秋拍原则是首次只做少量现金投资,把大头放在来年春拍。
如果把今年秋拍作为一次重要投资机会,建议走短线投资,瞄准高价位精品。对于高端精品的推荐,我个人推荐4位大师的作品。第一位是启功先生,去年是他诞辰100周年,行情初步稳步攀升;第二是黄永玉老先生,今年已有几个大展,且交易记录上出手了不少的小件精品。第三是齐白石先生,虽然去年没有精品面市,市场出现购买犹豫,但他的作品依旧盘子大且底价坚实,有精品亦可入手。第四是李可染先生,今年由李可染画院做了大展,今秋入手价格也相当不错。
2013年是艺术品信托和艺术品基金的退出年,有29款产品面临退出,这些产品基本都是在2010-2011年市场在高位时进入的,周期一般是2-3年,今年大部分产品的退出都不会太乐观,可能面临退出危机。
高净值客户在投资艺术类金融产品特别要注意三点:第一,艺术品基金或信托的周期。无论艺术品基金还是艺术品信托,都是一种中长期投资产品,买的是行业发展趋势,而目前艺术品信托和艺术品基金(目前艺术品基金或信托的周期基本是2年左右,国际上则一般5年,长的10年)这种快进快出的投资方式存在较大风险。第二,艺术品金融产品的发起方和参与方。最好是由艺术品圈内人士参与并发起,并经过专业艺术品经理人长时间策划和观察后设计出来产品组合。第三,你要熟悉艺术品及艺术品市场。
唐学鹏(本报金融市场观察员)
中国书画市场是很古怪的,特别厉害的古书画当然很值钱,但一些名家的当代书画也非常值钱,甚至价格高于不那么厉害的古人的古书画,所以就引发很多三流古书画藏家的不满,认为“价值倒挂”、“厚今薄古”,骂骂咧咧。
其实,书画市场的价值不仅有文物价值、文化价值,也有“玩家价值”。后者有点费解,什么叫“玩家价值”?打个比方,你收藏全了某个名家的书画,一家独大,但千万不要以为你就可以获得垄断价格,原因很简单,你自己拉高该名家的书画价格,只有你自己得好处,别人得不到,就不会陪你玩。你就自己自嗨,自己出的高价也没人去接,很尴尬。但是,如果该名家的东西不是仅在你一家手里,而是分散在很多家手里,意味着你拿出一笔钱在拍卖市场炒作该名家的某幅作品,水涨船高,其他玩家的作品也会跟着受益,就不是自嗨,是一群人嗨。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于是就形成了“玩家价值”。为什么张大千的价格那么高,别人愿意炒呢?张大千是名家,长寿技痒作品多,广泛分散到很多玩家手上,炒作一幅很多人都能受益。人们愿意接受,那么他作品的流动性就变得更强,价值就更坚挺了。所以,进入书画市场的前提是,要考虑文物价值、文化价值和“玩家价值”。
现在做艺术品信托和艺术品基金的人,基本上都是金融人员,坦白说,不怎么有“文化”。好作品收不到,什么破作品都来凑,作品的流动性很差。又不懂在文化脉络、学术研讨上如何炒作该作品作者的声誉名望,作者没有成长性,价值就增长不起来。甚至很多人怀疑这些人根本不是做艺术投资,是拆解高利贷去了。所以暂时不要考虑艺术品信托和基金的投资,没什么前途。用《红楼梦》的一句话来形容:“眼见你家盖高楼,眼见你家楼又塌了”。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