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几家P2P网贷平台上线没几个月就关门甚至卷款跑路,我该如何甄别这种乌龙平台?
P2P平台上的“标”让人眼花缭乱,我如何识别虚假标?现在又出现一些 P2P投资“团购”,跟着“团长”投靠谱吗?
徐红伟(网贷之家CEO)
“十一”后的一个月来,已有30家左右P2P平台发生提现困难或跑路倒闭事件。大部分是自融或拆标所致,自融平台一般表现为“高举高打”(展示雄厚资产实力、优质项目等),高息、对资金渴求急切,多数存在“组团”现象等。
破产清算对投资人很不利,相对于平台在线下的(多位当地)债务人存在明显劣势,很难在破产清算后得到公平、统一的对待。
我对投资人维权的建议是:第一时间聚合,形成信息互通共享渠道。第一时间保存投资证据(账户余额、充值记录、投标记录、借款协议、银行回单等)。尽早引起媒体及有关部门的重视,争取第一时间立案或控制责任人。团结一致,制定统一行动方案。
P2P平台虚假标表面上很难识别。但你可关注以下信息:标的详细描述、相应借贷合同、抵押合同是否完善。如果你能到平台现场随机抽查标的真实性,效果会更佳,其中纸质版的借贷合同、抵押合同、打款凭证尤为重要。你还要关注:相关借款申请材料、借款人和抵押物的相关证件,如有条件可现场查验抵押物或质押物。
P2P行业团购源于分级奖励制度,而后演化成职业“团长”带团模式,部分“团长”借助所能影响的资金量与平台谈判为团员争取更高的利率,同时也要求一定的比例回报。
愿意接受组团的平台,很可能由于急切需要资金,无奈接受“团长”开出的条件,从而承担了更高成本和更大风险。故跟团投资虽然能享受优待利率和一定的主动权,但往往会承担更大风险。
唐学鹏(本报金融观察员)
A1:甄别P2P平台的方法,我个人觉得有两个维度,一个是信息维度,就是该平台会不会仔细地将每一笔业务都挂在网上,透明化,无论筹资者还是投资者都大致知道对方是谁。还有一个维度是,这个平台是否有资金池和期限错配的操作,资金是否有防火墙,放在托管银行账户上。这意味着,平台就是一个通道,撮合功能,而不是非法集资,也不是钱打到平台自己账上可能被卷走;没有期限错配,借走5万块钱3个月的债务人,会匹配借出3个月的债权人,而不是匹配1个月放贷2万和3个月放贷3万的债权人。
团购是一种有风险的模式,从某种意义上,跟非法集资是相近的。央行前副行长吴晓灵说,P2P应该一笔对一笔,要做清晰。
很多P2P都不谨慎,尤其是宜信,它做得很大,玩的手法让人看不清,它的所谓创新就是先以个人身份吃掉,然后再分发,相当于美国P2P平台做的证券化业务,但中国的监管条件跟美国又不一样。
尽管中国所有P2P平台涉及的资金总额不大,但因涉及人数众多,更容易造成社会问题。我猜测,对P2P平台的整治力度将不断加大,监管缺失将得到修补。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