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施婕
在死守行业规则、极端迷信等级地位的葡萄酒界,一切打破常规价值观的倒灌都那么来之不易,就好像是法国1855分级制度屈居于61家列级庄(Grand Cru Classe)之下的400多家“中级庄”(Crus Bourgeois)在经历了长达几十年的沉寂之后,终于以复兴的姿态重回嗜酒客的视线。风头完全盖过了那些售价虚高、徒有虚名的名庄酒。这其中有英国著名酒评人简希丝·罗宾逊的大加赞赏,亦有法国酒评家贝尔纳·布尔奇不遗余力地推荐。而前几日,波尔多中级庄的50家代表齐刷刷亮相上海酒圈,更让“中级庄”三个字成为几乎所有人都挂在嘴边的葡萄酒密码。
这是波尔多中级酒庄联盟于中国的第三次集体亮相,成员包括了40家在去年中级庄上海展览收获颇丰的酒庄以及10家首次到访的酒庄。中级庄自我推介的做法得益于波尔多人灵活的经营头脑,早在中国葡萄酒市场还是一片空白的时候,波尔多人就已经预见到了这一新兴市场的重要性。他们在二三十年前就做好了功课,制定了市场营销、品酒培训、红酒文化、品牌宣传等一系列策略,最先以师者和友人的姿态出现在了国人的面前,因此也造就了拉菲的传奇地位以及拉图、马歌、木桐、候伯王等名庄在葡萄酒爱好者心目中如日中天的地位。
虽然相较于功成名就的列级庄,波尔多中级庄的宣传略显滞后,但就葡萄酒市场消费趋于理性发展的现状来看,这些“消费得起的名庄酒”的出现,偏偏恰到好处地抓准了时机。正如中级名庄协会副主席Fran?ois Nony所说,“我们的销售增长较稳定,据不完全统计,如今波尔多梅多克中级庄20%的酒销往中国市场。这表示,我们的推广宣传踩准了中国市场的消费节奏。今年在上海的品鉴会有超过六百位业内人士参加,远超前两年的参与人数,对于这些价位在200元至600元的有着卓越品质的中档酒款,人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对说英语国家的人而言,任何想要寻找中产阶级特质的行为看上去都有点古怪,但是在波尔多葡萄酒这一领域,中产阶级的身份是有价值的。这些被冠以中产阶级名号的酒款不仅忠实地反映波尔多的特色,并能在较长时间内维持极好的品质,而价格也必然是人们垂手可得的。在酒展上,我一一见识了波尔多中级酒庄出品的卓越的2009年份,有力的2010年份以及其他几个普通年份的上百款葡萄酒,大抵的感觉是在各具特色的基础上保持着完美的平衡度与合理的结构感。
2009实在是出色年份,这在参展的佳酿味觉表现中可以得到完美的验证。得益于十分适宜的天气,许多中级庄酿制了真正出类拔萃的佳酿,甚至令杰出的2005年份都黯然失色。这些酒款充满了成熟水果的气息并且极富感染力,让人印象深刻的有来自祖传葡萄园贝拉龙酒庄的杰作。这款酒味觉宽厚,带有黑莓和木香,丹宁细腻优美,尾味悠长高雅。对于那些喜爱波尔多红酒的丰满多过瘦弱的酒迷来说,2009年份的中级庄是极优之选。尽管如此,此次品酒会的主角仍选定了2010年份的甄酿,是因为2010年是全球气候经历剧变的一年,波尔多也未能幸免。经历了动荡年份的严酷考验,酿酒师的个人技艺便显得极为重要。因此,用“有力”来形容2010,并非暗示说它们乏善可陈,而是比起卓越年份的自然之妙,酿酒师的因地制宜更巧妙衬托出葡萄逆势生长的顽强斗志,酒品结构精致,单宁丰富,不乏激情,凸显浑厚之美并将激起买家“长久的热情”。
中级庄与日俱增的好名声,引得不少酒庄要求加入中级庄联盟并开始重新要求使用“中级名庄”的称号。于是经过数次反复,一套新的针对中级庄分级体系得以实施:它以酒的内在品质为基础,每年进行专业公正地评选与审核。每年一次的评判意味着在质量控制上,生产者得时刻绷紧神经,否则随时面临降级的风险。但对消费者来说,明确而又简化的细分等级在一个充斥着各类标签的葡萄酒世界里有着无与伦比的优越性,让人一目了然。然而最关键的是,如此严格与程序复杂的评级方式,让梅多克“中级名庄”这一称谓得到了拯救,所谓中级名庄的伟大复兴和活力再现更大程度上亦是受惠于此。
作者:施婕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