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 朱凯
对于存在业绩考核的金融机构而言,今年的年终奖很可能会颗粒无收。一级承销行业清理整顿不断,收入缩水或是必然;二级市场行情下半年以来延续低迷,奖金泡汤毫无悬念。
对债券市场的投资者而言,最惶惑的莫过于“不知该关注什么”,因为几乎所有的历史经验都失效了。但尽管如此,他们的心还没有死。正因为心未死,“吟诗作赋者”才没有像那年一般风起云涌。“出券难,意阑珊,债友相问,赋诗作欢。瞒,瞒,瞒!”—这阙《钗头凤》流行于2011年8、9月间,彼时也曾是债券大熊市,交易员们无奈之下自嘲自慰。
与那一年相比,市场格局已发生巨大变化。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利率市场化大旗已经扯起,全市场资金价格下限不断被抬升,资产价格亦步亦趋。相对显而易见的原因,却在于非标债权对利率债券的侵蚀,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是“劣币驱逐良币”,因为后者的“理论”信用风险更大。
而“理论风险”终究没有成为现实,违约事件仍没有出现在中国市场。因此,定价体系失去准心,市场只能唯收益率高者是从了。
心未死,所以大家都还很忙碌。大家在忙着寻找债市的估值底部,在忙着寻求机会如何将这一年失去的在新的一年中得到弥补。
某大型券商一级部门老总说:“股票的风险我看不懂,但债券是有底部的。简单说,这个底部可以是社会企业所能承受的融资成本,也可以是大家的信心,后者很重要。”与他交谈可以感受到一分特别的积极乐观。
刘欢唱过一首歌,里面的歌词是“心若在,梦就在”。
的确,过去的已经过去,既然还要在市场中面对沉浮,就必须睁大眼睛寻觅未来的机会,它很可能是稍纵即逝的。昨日,上海某私募债券交易员在朋友圈里慨叹:收拾残局,理顺心情,重新上路!
与2011年那一波由疑似违约事件导致的信用风险大释放不同,今年此时的债券颓势目前还看不到底,这也基本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那一年,跌得快也涨得快,市场清淡时没人接盘;而今年,卖者不计成本,割肉斩仓毫不犹豫。
这不是武断而是果敢,这不是绝望而是清醒。相关人士知道,抛券换来的资金可以买入同业资产或者非标资产,能够得到可观的收益。但是,这种局势目前或面临政策监管的挑战—业内盛传银监会将出台9号文,要把同业存款标准化为同业存单,要对融资性非标设定上限。
资深投资人士说,对于国债,9号文会带来短暂的利好。但估计好景难长,因为“石缝中还会长出新的植物”,就像猫鼠游戏那样。
作者:朱凯 (来源:证券时报网)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