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做的全是每个时代最“潮”的事:最早“下海”,创办第一家民资股份制银行,如今又试水互联网金融。他密切 关注三中全会动态,关注最新的改革动态。他说自己总比时代“快半步”。
“我们当时那么穷,凭什么?”
记者:过去是“饲料大王”、“农业大王”,现在又是“投资家”、“经营家”,你自己更喜欢哪种称呼?
刘永好:其实做“大王”不好。古代有很多“山大王”,过不了3个月就倒了。做“投资家”、“经营家”也不太好。不要做曲高和寡的白富美、高富帅。我认为做服务员最好,做老百姓需要的服务,能做很长很长。
记者:1982年辞职下海创业,从教书匠变成养殖户,怎么下的决心?
刘永好:我感觉这个国家和社会要变—人那么穷,生活水准比别人差那么多,凭什么?我觉得完全可以通过努力去做一些事。
农民不会消失,但会成为现代农民
记者:在新形势下,企业如何定位?
刘永好:在国内要更“接地气”。我们要打造肉蛋奶的全产业链模式,为更多的养殖户、家庭农场提供价值,包括成立金融担保公司,帮助他们得到资金;成立技术服务公司,帮助养殖户得到技术、种源、市场。
比如一个县,建立一个三四十万头规模的养猪体系,饲料、种猪、技术、金融担保、产品加工、市场服务都由我们来做,养殖则更多地让家庭农场和合作社来做。我们要从饲料的供应者,变成组织者、服务者、提供者。
记者:那么,未来农民会不会消失?
刘永好:农民不会消失,但会成为现代农民:他们有家庭农场,有几百头猪或几百亩地,靠规模和技术搞生产,收益不比城里人差。他们会和各种机构、市场、政府有紧密的联系,不再是孤立的。
让民企“玻璃门”变成堂堂正正的大门
记者:改革开放30多年,同时代很多企业家都已退出舞台,而新希望保持常新,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刘永好:就是“顺潮流而动,略有超前,快半步”。条件不具备的时候,超前去做事会跌下悬崖,头破血流;要先做准备,等机会真正到来。
记者:对全面深化改革有什么期待?
刘永好:我希望国家对民营企业的好政策更加落地,在各地执行的时候不要有太多偏差;我希望“弹簧门”“玻璃门”都不要存在,要做成一个堂堂正正的大门。
记者:你最大的梦想是什么?
刘永好:小时候就是想天天有饱饭吃,每周能吃到回锅肉和麻婆豆腐。今天,我希望公司茁壮成长成世界性的农牧企业,有一大批优秀人员起来,管得、做得比我还好。
作者:王晓磊 侯大伟
点击进入【股友会】参与讨论
我来说两句排行榜